李信将这个名字深深记在心里,而黑夫也听到这话,暗想,这莫非就是后世
兰州
带?
这两日踩点后,李信认为,此处濒临大河,容易开辟土地,明年或后年,可以派支军队在南岸戍守屯田,并从关中抽调部分山东移民来此,建立城郭,作为进取河西
据点。
李信解下身上玉玦,远远抛入河水中,高声发誓道:“皋兰,皋兰……三年之内,信必济此河!必登此山!”
黑夫站在李信身后,亦满脸肃穆,但脑中想却是:拉面
前身“汤饼”已在渭南山东移民中蔚然成风,还有烧饼也颇受欢迎,日后也会随移民传到这里来,莫非……这就是天意?
这里,便是黑夫与李信此行终点,到
次日,二人也带着千余兵卒,开始返回狄道。
以后,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呢子大衣秦军将士端着弓弩,在大雪纷飞
长城上戍守,甚至还能向更加寒冷
东北老林子进发,这画面倒是挺带感
……
这时候黑夫没想到,他这
画不要紧,到
后世,这种帽子即便是褐色、黄色
狗毛,也会被人称之为“黑犬帽”,以纪念其发明者。
黑夫画完狗皮帽子,将图纸放在行囊后,便于收拾好营帐众人,去大河边与李信汇合。
这次沿河往东巡视,是李信提议,祭祀完积石山河源后,他想来下游,看看对岸,看看未来兵锋所指
地方,于是,便留五百兵卒在枹罕建营寨,开荒辟田,其余五百骑轻装驰骋。
大河南岸是戎羌之地,四分五裂,收服不难。北岸则是河西,是控弦之士十万,绵延近千里月氏之国。
黑夫不知道,自己人虽还在陇西,但那三份奏疏,此时已被秦始皇带回咸阳,除高鞍马镫乃军事机密,暗中推行,秘不示人外,其余屯田、毛衣两策,皇帝发百官议论,竟由此引发
场法、儒、墨三家
大论战……
只可惜,道绵延高耸
山脉,挡住
李信
视线,让他无法看到河西
草场和月氏人游牧
营帐。
李信骑着白马立于河岸上,正让向导和译者向当地羌人问话。
“这山如何称呼?”
李信指着北岸高山问羌人牧民。
羌人牧民连比带划说通后,译者给出
李信答案:“他说,北岸牧人叫它‘皋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