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说,有《清角》之乐,但必须德行深厚人才能听此曲,君侯还不配,若是强听之,恐怕家国将有败亡之祸!”
“晋平公不豫,说寡人此生最好唯乐也,便强令师旷弹奏,若不从,则杀之!师旷不得已,取琴弹奏起来,奏第
曲,有白云从西北天际出现,天地瞬时色变;第二曲,大风夹着,bao雨,扑天盖地而至,直刮得廊瓦横飞,左右人都惊慌奔走!”
酒肆中本来多有议论之声,至此却都停,为师旷
神乎其技而惊讶。
优绣继续道:“平公吓得伏身躲在廊屋之间,连连呼喊,让师旷停止奏乐,师旷停手,顿时风止雨退
临淄人口众多,乃是这天下间市民文化最流行地方,其民富庶而好享乐,闲暇之余,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除
这些娱乐项目外,在街巷酒肆里,也常常活跃些
些俳优、侏儒,在席间做些表演,以此来博得食客捧场,也顺便帮酒肆招揽生意。
大多数俳优表演,多为调谑、滑稽,甚至自虐自丑之事,他们会
边击鼓边歌唱,在案几上翻跟头逗人发笑,后世出土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就是这群人
写照。
但这群人中,也有些异类,他们并不视自己为低贱倡优,以齐威王时
淳于髻为榜样,靠嘴皮子吃饭,在酒肆里讲故事。故事虽取材于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但也有些为人津津乐道
古事,比如《晏子使楚》、《淳于髻智劝齐王》,齐人很是爱听。
在临淄最热闹庄、岳之市,便有家著名
酒肆,里面常年邀请
位名为“优绣”
俳优来坐台。
据说优绣曾是位“家”
奴仆,家编篡故事,让他来讲,优绣越讲越好,名气传遍临淄。家死前,恢复
优绣
自由身,他便继续靠讲故事为生,每月初
、十五,都会出现在这间酒肆。每逢此时,酒肆宾朋满座,优绣坐于中间,慕名而来
食客们将他围个里三层外三层。
今天是九月初,也不例外,优绣个子才六尺不到,头上戴帻,两肩高耸,穿着
身小孩
深衣,却留着
个夸张
八字胡,看上去有些滑稽,但表情却十分严肃。
他坐在酒肆中央席上,扫视周围眼后,用独特
大嗓门开始
故事……
“师旷乃是春秋晋平公时大夫,为盲眼乐官,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家为他作
《师旷》六篇,今日
只谈其中《亡国之音》这
事。”
随着优绣侃侃道来,刻后,故事渐渐接近
尾声。
“师旷奏《清商》时,有玄鹤十六只飞集堂下廊门之前;奏《清徵》时,玄鹤伸长脖子鸣叫起来,随琴声跳舞。晋平公见状大喜,起身为师旷祝酒,又问师旷,还有比这更动人曲子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