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会错意风险,但杨端和也没办法呀,皇帝
张口,就将他和扶苏绑到
起,今后恐怕要
荣俱荣,
损俱损
。
但扶苏看似乖顺,却也并非事事都听杨端和,比如在对待普通士卒上,这位公子固执己见,非要与最下层
士卒同衣同食,睡觉时用简陋
席子。行军时,也时不时从车辇中下来,
边步行,
边与军吏兵卒们攀谈。
而每到处,大军安营扎寨时,扶苏也会去巡营以示关怀,对士卒
打井砌灶,饮水吃饭,看病抓药,皆亲自过问。
杨端和看不惯,劝扶苏不必如此时,扶苏却道:
“扶苏深知自己并非将才,没什用兵之能,但既然得
君命,作为主将,就必须将此事办好。虽然行军作战,有扬老将军为
筹划,但若想让士卒亲附用命,还得亲力亲为,便只能用这笨办法
。”
和黑夫猜差不多,此时此刻,被秦始皇
脚踹出窝
扶苏,正忐忑地走在前往燕地
路上。
这次沧海之役,秦始皇决定出动万五千兵卒,外加
万五千燕地民夫。兵卒是
站
站补充进来
,所以从咸阳出发时,扶苏手下,只有五千关中精锐。
但哪怕是五千人,想管好也不容易,扶苏虽然当过监军,还读不少兵书,但也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在接过虎符后,便虚心地向自己
副将,驷车庶长杨端和作揖道:
“扶苏长于深宫,不识军旅之事,士兵并未亲附,黔首也无信任,资望既浅,缺乏权威,还望杨老将军多多指教。”
须发斑白杨端和连忙还礼:“公子谦逊
,伐匈奴时,公子曾为监军,爱兵如子,在士卒民夫中,颇有贤名,此乃仁也。临阵之际,也为李、尉二将军压阵,面无惧意,此乃勇也。如今以公子之尊,代陛下远征异域,惩处谋刺叛逆,此乃忠信也。”
扶苏还说,这却是在塞北时,见尉黑夫亦是如此,那尉将军
“为将五德,智、信、仁、勇、严,公子已有三德,老夫虽不才,但也打三十年仗。或能辅助公子,这治军以严,用兵以智,公子若信得过老夫,大可交给
来做……”
杨端和很清楚,秦始皇挑中自己来做公子扶苏副手,看中,是他
多年履历,以及用兵严谨。
总之,行军打仗事,他老杨能完全代劳,扶苏嘛,好好做
个“信、仁、勇”
象征性主帅即可。
但扶苏却不满足只做个傀儡统帅,离开关中后,
路上,他都会抽空请教杨端和:安营扎寨
窍门,每日行军最合适
距离,以及底下各率长、五百主
贤愚。
眼看扶苏虚心请教,杨端和也知无不言,在他看来,这次远征,是皇帝陛下在为长公子“铺路”,若能成功,他有望越级封侯,对家族子孙也大有裨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