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恤要做出真正瓷器,至少是魏晋南北朝那种素釉青瓷、白瓷,“其表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才能将它包装成种奢侈品,打入到晋国乃至于诸夏上层贵族日常生活中,赚取利润。
其实,就算是原始瓷器,质量和美感也远胜于普通黑陶、彩陶、白陶。用原始瓷器冲击陶市,固然是个不错想法,但无恤目前只有个成邑,烧窑和人力规模有限,无法达到薄利多销数量。
物以稀为贵,以少量高等瓷器冲击漆市,这才是无恤真正目标!
因为瓷器成本,仅仅是漆器和铜器十分之,乃至于二十分之!且更容易制作,这也是在魏晋以后,漆器、铜器被瓷器渐渐淘汰出视野原因。
所以这计划,不仅能为成邑创收,还能顺便恶心下专断陶器、漆器制作、贩卖范氏族。
“不行,还差得远呢!”
在赵无恤眼里,这些鲁陶翁口称“好陶”,其实已经可以被称作瓷器。
然而,只是原始瓷器,而且算不得他创新发明。因为从商周以来,华夏先民已经学会用岩粉和泥巴制成土釉来装饰陶器,如果偶然遇到烧窑内超过千度高温,就能烧出表层玻璃化原始瓷器来。
所以说,这东西在春秋也偶有制出,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被陶工们总结出经验,认为是陶唐帝尧赐福,才能偶得。
但无恤知道,其实哪有那神秘,不过是窑内温度和制胚原料、还有釉料讲究罢。
何乐而不为呢?
晋国小族和商人会怕执政范鞅,但赵氏不会。
范氏匠作吏,他揍,范氏嫡次子,他也揍。何况,他虽然在成邑自起炉灶,但依然处于赵鞅羽翼保护之下,那可是逼急敢和范氏开片专横卿士!
在搭上子贡这条线后,销售方基本解决,只等他做出合适货物即可。不过,要想得到让自己满意产品,釉彩成分还得再研究研究,而木柴温
他前世时,也有陪妹子去陶艺班混过几天,虽然技艺不行,但理论也知道个大概。
这次虽然精心准备,却没有烧出他希望得到瓷器之原因,是釉没有使用得当,临时调配土釉色泽暗淡。
二是炉温不够,正所谓陶器必良,火齐必得,木柴只能达到千度左右,但想烧出真正瓷器,非得千三百、千四百度才够格。又由于临时建造烧窑,温控能力差,釉色深浅和均匀程度不同,就出现器物上釉彩颜色浓淡不。
他手上这些原始陶瓷,自用或是唬弄下乡野国人是足够,但想要卖给挑剔贵族们,登大雅之堂,则远远不够。
在原本历史上,从战国秦汉起,瓷器便开始萌芽,技艺在代又代陶匠摸索下,变得纯熟和考究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