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萧何把它们献给刘邦时,瞬间,整个天下都变得透明。
无论是南海郡柘浆种植面积、成都蜀锦产量,还是琅玡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壮丁总数,翻阅下,目然。想知道整个河东地区牲畜总数?想看看关中有多少铁匠作坊?翻阅下,探囊取物。
刘邦手持竹卷,足不出汉中,便可以阅尽天下虚实。
如《里耶
简牍,它们蕴含力量,比名将精兵更加可怕。
户籍雏形,早在商代“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时就已经出现,春秋时代亦有书社制度。但真正把它建成个完整体系,是赳赳老秦。
【注释】
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语出《尚书·多士》。西周初,成王年幼,武王弟弟周公旦摄政,决定在洛邑建立新都,即后来东都。但殷商遗民不愿随迁,周公便告诫他们,“你们殷人祖先,是有册书典籍,记载着成汤革夏命道理(如今周也革殷命)”。由此可知,殷商时期已经有官方档案册典,惜尚未知其具体形式。国有据可查最早文字为甲骨文,《英国所藏甲骨集》说“贞登人乎涿”(在涿这个地方登记人口),可见,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严密人口登记制度,登记造册,以实行管理,成为后世统治者效法榜样。
自商鞅以来,秦国行政管理向以绵密细致而著称,特别热衷于大数据。《商君书》里列举国家兴盛需要掌握十三类数据:官营粮仓、金库、壮年男子、女子、老人、儿童、官吏、士、纵横家、商人、马匹、牛,以及牲口草料。其中对于百姓数据搜集,必须倚重户籍建设与管理。
到秦始皇时代,郡县制推行于全国。从郡、县到乡、里乃至每户,官府都有详尽记录。你家里几口人,年纪多大,什户籍类别,多高爵位,何年何地迁来,何年傅籍,养几匹马、几头牛,耕种地在哪儿、多大,种什作物,税要交多少,等等,记录得清清楚楚。
而且相关档案每年还要进行更新,由专门上计人员送到咸阳留存,以便中央随时掌握地方情况。
这套制度,在秦始皇时期直保持着高效运转,到秦二世时期,各地官府出于惯性也直在执行。萧何在官府里当过主吏掾,对这些东西再熟悉不过。
【注释】
主吏掾:秦朝县令属吏,汉朝改为功曹,主管衙署内所有吏员,有考核、裁汰之大权,故有主吏之称。掾,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或官署属员通称。萧何曾任秦沛县(今徐州沛县)主吏掾,能经常接触各种不同业绩数据,每种数据干什用,各种数据背后是什情况,他都清二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