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谢,要把他们都写入文中。他们在听取创作理念,果断转五块钱过来,以换取不出场。啊,靠双手辛勤劳动来赚取酬劳真开心啊!
与之相对,还有个住在广州好朋友,叫赵欣宁,感情好到不用谈钱,们情谊你们也看到。
另外要表扬下半枝半影同学,本来只打算写四章。但她看完第章后,断言这个体量没六章不能尽兴——果然如她所料。真是目光如炬。
杨贵妃吃荔枝到底从何而来,历来有三种说法:岭南、福建以及四川涪州。关于这三者辨析,很多学者已有专业文章。如于赓哲老师《再谈荔枝道:杨贵妃所吃荔枝来自何方》、惠富平老师《奇果标南土-中国古代荔枝生产史》等,这里就不赘述。
永徽年间有个叫袁郊人,其所撰《甘绎谣》中讲个故事:“天宝十四载六月日,贵妃诞辰,驾幸骊山,命小部音声,奏乐长生殿,进新曲,未有名,会南海献荔枝,因名《荔枝香》”——在所有唐代荔枝史料中,这是最具画面感条。小说非是论文,便任性地采用这个说法,顺便把天宝十四载六月日这个设定也用进去。
只可惜对骊山实在没兴趣,所以还是让贵妃在城里直接把生日给过……
关于岭南荔枝道路线。是用鲍防《杂感诗》和清代吴应逵
《岭南荔枝谱》里提供路线为参考,综合卫星地图研判而成。至于文中所提及诸多保鲜方式,其实皆取自于从宋代到清代各种记载中:如瓮装蜡封,如隔水隔冰,如竹箨固藏,如截枝入土、如小株移植等。
考虑到中国古代科技差异不大,唐朝纵无记载,也并非不可能实现。
主角来历,是在本敦煌写经卷子末尾名录里,找到位武则天时代“司农寺上林署令李善德”,职位差不多,名字风格也符合,索性拽他到天宝末年来串场。最后说个好玩事。林嗣环在《荔枝话》提到过在福建有个风俗:“荔熟时,赁惯手登采,恐其恣啖,与之约曰:“歌勿缀,缀则弗给。”意思是说,为防止摘果工人偷吃,雇主会要求他们边唱歌边摘。干脆把这个风俗挪到从化峒人头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