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李谦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羊城电影节那里,李谦自己电影都懒得送过去参加,这个评委会主席,做不做
,都没多大意思。
而事实上,除当初《红高粱》去柏林参展,而金汉也曾
度执着地追求艺术电影
奖项认可之外,包括李谦,也包括整个明湖文化,从影视部
创业之初,就
直都是坚定地走在商业电影
路子上
。
因为在李谦看来,衣食足始知荣辱,国内那大
个电影市场,要是拍不出观众们喜欢
电影,反而放开大市场让好莱坞
占领,自己只是去埋头追求什
所谓
电影艺术,那才真
是舍本逐末
。
先把电影市场占住,把电影市场培育起来,把华语电影培育起来,等到市场大,观众
审美趣味已经开始脱离
单纯
就喜欢看商业大制作
那份热闹,愿意掏钱去欣赏和支持某些具备独特审
怕是对于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也是个刻不容缓
问题
——远
不说,搁在十年前,他们就绝对不会考虑邀请自己这样
个电影人去做他们
评审团主席。
这跟年龄倒不是绝对相关,甚至跟资历也无关,跟能力才华什
,就更是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自己尽管也拍过
部《红高粱》,还在柏林拿
个大满贯,但归根到底,其实自己是
直都坚持走商业电影路线
。
然而,对于当时当下途穷日暮、影响力年不如
年
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自己因为商业电影而获得
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恰恰正是他们迫切需要
。
而且自己够年轻,资历够浅,让自己去做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这件事本身就将会充满争议!
不夸张说,消息
旦公布出去,立刻就会吸引全球无数
关注目光。
而且戛纳方面还能为此给出理直气壮理由,因为《红高粱》曾经在柏林拿
大满贯,且在欧洲拥有相当
知名度和美誉度,说自己不够资格去评审艺术电影,显然是站不住脚
。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比起来,欧洲三大电影节根据现实情况做出权变,就比国内要来得痛快得多——哪怕是到
今天,李谦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证明
自己,但在国内拿到
奖项认可,却仍旧有限。
2004年年初时候,李谦和鹿灵犀、秦晶晶、朱强、韩顺章他们约好
起去老校长家里拜年,老校长就说,羊城电影节今年又邀请
他担任评委会主席,但他推辞
,并大力推荐李谦,说应该让这帮年轻锐气又有才华
年轻人去主导国内电影节
审美趣味
,但是最终,这个提议被否定
。
倒没说不够水平,理由是,李谦还太年轻,再晚几年再说。
说起这事儿,老爷子脸惋惜和无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