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以同样冷淡口气说道:“皇帝是尧舜样贤德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臣民。”
这句话分量实在太重,隐含意思就是有什样皇帝,就会有什样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能够怪大臣呢?
朱元璋被
为庶母),而朱元璋却早早将他立为太子,可见他对朱标是很满意。朱元璋对朱标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朱标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从后来情况来看,朱允炆也是个很好继承人。但问题在于,朱允炆太小,他不像自己父亲,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考验,也没有驾驭群臣手段。
蓝玉这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控制他们,朱标也还算有点威信,用俗话说就是还勉强能压得住阵,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自己辛苦打下江山,岂能拱手让人,良弓走狗之类要先清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皇位。
现代史书对朱元璋杀功臣动机目也基本持上述观点,但们不能人云亦云,们应该通过对史料联系分析,得出自己结论,这才是科学历史观。
朱元璋杀掉那些能干大臣,但他还要考虑到,必须有人去保卫国家,而那些未经历过战争考验书呆子是不能完成这使命。朱元璋完美解决这矛盾(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他把自己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这些人历史上称为藩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
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也想到这几个藩王有可能会造反,于是他创造整套制度来制衡各藩王权力,这制度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应该说他所制定藩王制衡体系相当完善,但并不完美。再仔细人也会有疏漏,朱元璋也不例外,他这个体系有个微小漏洞,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漏洞虽小,却是致命。
另个故事也可以说明朱元璋杀害功臣动机。
有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看不过眼,劝他:“陛下杀人太多,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叫人找根带刺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也不是白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朱元璋冷冷看着他说:“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刺,这些都是危险人物。”
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朱元璋动机,但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从这部分里们能够解朱标是怎样个人,朱标身为太子,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尊容,但他也是个重要人物,们有必要介绍下他。
出乎朱元璋意料是,他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儿子居然敢反驳,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