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以上三人,有几个共同特点,都是饱读诗书,都是文人,都有远大理想,都是书呆子。
书生误国,并非虚言啊!
建文帝登基后,立刻召回方孝孺,任命为翰林侍讲,并提升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学士,这三个书生就此成为建文帝智囊团。
当朱允炆正式成为皇帝后,他找到黄子澄,问他个问题:“先生,你还记得当年东阁门所说话吗?”
黄子澄肃然回答道:“从不敢忘记!”
北,毫无遗漏,得满分。之后又问各地形势,齐泰这次没有说话,从袖子里拿出本手册,上面记载十分详细。朱元璋十分惊讶,大为欣赏。
要知道,这次面试是突然性,齐泰并未预先做准备,说明这位仁兄确实是把这些玩意当书来背,还写成小册子,随走随看,其用功之热情胜似今日在公交车上背单词四级考生。
他也将成为建文帝重臣。
【第三个人】
这个人比较特殊,他从入朝为官时起就是朱允炆死党,此人就是黄子澄。
那就动手吧,朱棣迟早要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判断没有错,他定会造反!
黄子澄是江西人,洪武十八年,他鸣惊人,在当年高考中以最高分获得会元称号,后被选拔为东宫伴读,这是个前途远大工作,因为太子就是将来皇帝,能够得到这个职位可见其学问之深。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他直陪伴在旁,而件事情发生更是加深他与朱允炆之间感情。
有次,朱允炆在东阁门外唉声叹气,正好被经过此地黄子澄看见,他便上前问原因,朱允炆看他是自己人,便说实话,他担心正是他那些叔叔们,万将来要造反可怎办才好。没想到黄子澄听后微微笑,要朱允炆不用担心,他说:“诸王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发兵攻击他们,定能够取胜!”然后他又列举汉景帝时七国之乱故事来鼓励朱允炆,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乱定会被平定。
朱允炆听见这些话,顿时大感安慰,他把这些话记在心中,并感谢黄子澄为他指出条金光大道。
这又是个典型脱离实际以古论今例子,试问周亚夫在何处,你黄子澄能带兵打仗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