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伯耆实在是等
忠臣,说得深泪俱下,还写
封书信,其中有几句话实在感人:“臣不自量,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鸣阙下,伏愿兴吊伐之师,隆继绝之义,荡除*凶,复立陈氏,臣死且不朽!”
裴伯耆慷慨陈词,然而效果却不是很好,因为朱棣是个饱经政治风雨
权场老手,对这
说法也是将信将疑。而且从裴伯耆
书信看来,很明显,此人
用意在于借明朝
大军讨伐安南,这是
件大事,朱棣是不可能仅听
面之辞就发兵
。于是,朱棣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安排裴伯耆先住下,容后再谈。
然而同年八月,另个不速之客
到来打破
朱棣
沉默。
这个人就是原先安南陈氏国王弟弟陈天平,他也来到
京城,并证实
裴伯耆
说法。
这下朱棣就为难,如果此二人所说
是真话,那
这就是
起严重
政治事件,必须出兵
,可谁又能保证他们没有撒谎呢,现任安南国王大权已经在握,自然会否认陈天平
说法,真伪如何判定呢?
璋曾册封过安南国王陈氏,双方关系良好,自此安南仿效朝鲜,向大明朝功,且凡国王继位等大事都要向大明皇帝报告,得到正式册封后方可确认为合法。
然而在建文帝时期,安南平静被打破
,它
国内发生
件惊天动地
大事,由于有人及时封锁
消息,大明对此
无所知。
永乐元年,安南国王照例派人朝贺,朱棣和礼部*员都惊奇
发现,在朝贺文书上,安南国王不再姓陈,而是姓胡。文书中还自称陈氏无后,自己是陈氏外甥,被百姓拥立为国王,请求得到大明皇帝
册封。
这篇文书看上去并没有什破绽,事情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政治经验丰富
朱棣感觉到其中
定有问题,便派遣礼部*员到安南探访实情。
被派出*员名叫杨渤,他带着随从到
安南,由于某些未知原因,他在安南转
圈,回朝后便证明安南国王所说属实,并无虚构。朱棣这才相信,正式册封其为安南国王。
而且最重要问题在于,朱棣以前并没有见过陈天平,对他而言,这个所谓
陈天平不过是
于是安南秘密被继续掩盖。
事后看来,这位杨渤如果不是犯形式主义错误,就是犯
受贿罪。
但黑幕终究会被揭开。
永乐二年,安南国大臣裴伯耆突然出现在中国,并说有紧急事情向皇帝禀报,他随即被送往京城,在得到朱棣接见后,他终于以见证人身份说出
安南事件
真相。
原来在建文帝时期,安南丞相黎季犛突然发难,杀害原来
国王及拥护国王
大臣,自后他改名为胡
元,并传位给他
儿子胡(上大下互),并设计欺骗大明皇帝,骗取封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