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邱福,们并不陌生,前面们也曾经介绍过他,在白沟河之战中,他奉命冲击李景隆中军,却没有成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朱棣心中地位,此后他多次立下战功,并在战后被封为淇国公(公爵)。但朱棣也很清楚,这位仁兄虽然作战勇猛,却并非统帅之才,但目下正是用人之际,比他更能打差不多都死光,无奈之下,朱棣只得将十万大军交给这位老将。
永乐七年(1409)七月,丘福正式领兵十万出发北征,在他出发前,朱棣不无担心地叮嘱他千万不可轻敌,要谨慎用兵,看准时机再与敌决战。邱福表示定谨记,跟随他出发还有四名将领,分别是副将王聪、霍亲,左右参将王忠、李远。
看到哪方占优势就上去打拳维护比赛平衡。
如果成吉思汗在天有灵,见到这些不肖子孙互相打来打去,昔日风光无限蒙古帝国四分五裂,不知作何感想。
【次性解决问题】
蒙古本部鞑靼太师在拥立本雅失里为可汗后,奉行对抗政策,于明朝断绝关系,更为恶劣是,永乐七年(1409)四月,鞑靼杀害明朝使节郭骥,他们这举动无疑是在向大明示威。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这举动实在是利人损己。
因为明朝z.府其实早已做好准备要收拾鞑靼,缺少不过是个借口和机会而已,而这件事情发生正好提供他们所需要切。
鞑靼之所以成为明朝目标,绝不仅仅因为他们对明朝报有敌对态度。
鞑靼新首领本雅史里与太师阿鲁台都属于那种身无分文却敢于胸怀天下人,虽然此时鞑靼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他们却直做着恢复蒙古帝国美梦,连年出战,东边打兀良哈,西面打瓦剌,虽然没有多大效果,但声势却也颇为吓人。
鞑靼猖狂举动引起朱棣主意,为打压鞑靼嚣张气焰,他于永乐七年(1409)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并提供援助,帮助他们作战,瓦剌乘势击败前来进攻本雅失里和阿鲁台,鞑靼势力受到定压制。
为次性解决问题,朱棣决定派出大军远征,兵力为十万,并亲自拟定作战计划,但在最重要问题上,他犹豫。
这就是指挥官人选,朱棣常年用兵,十分清楚打仗不是儿戏,必须要有丰富战争经验人才能胜任这职务。最好人选自然是曾经与自己同靖难将领们,可是问题在于,当年靖难名将如今已经死得差不多,最厉害张玉在东昌之战中被盛庸干掉,朱能也已经死,张玉儿子张辅倒是个好人选,可惜刚刚平定安南并不老实,经常闹独立,张辅也走不开。想来想去,只剩下个人选:邱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