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
重病缠身朱棣笑笑,他夺得江山,也守住江山,现在儿子已经很能干,大明帝国必将在他手中变得更加强大,自己也终于能够安享太平。
但朱棣想不到是,他已经回不家。
可能上天也学习朱棣这种凡事做绝作风,他注定要让这个喜爱战争和打仗皇帝在征途中结束他生。
大军到达榆木川后,朱棣那原本强撑着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于军营中病逝,年六十五。
六十五年前,在战火硝烟中诞生那个婴孩,经历无数风波,终于在征途中找到自己归宿,获得永久安宁。
鲁台身影,朱棣身体却是天不如天,大臣们发生争论:
张辅表示,愿意自己领取个月粮食,率领军队深入大漠,定要把阿鲁台抓回来。
杨荣表示,大军已经到此,如果继续呆下去,粮草必然无法充足供应,必须尽早班师。
朱棣木然地听完他们争论,下达命令:
班师。
在看来,在远征途中死去,实在是他最佳落幕方式,这位传奇帝王就此结束他生。
这似乎也是种宿命,生于战火,死于征途宿命。
按照以往习惯,应该给这位皇帝写个整体评价,其实对这位传奇帝王评价,在以往明史资料中有很多版本,而认为最为出色当属明史评论。
虽然明史有很多错漏和问题,但至少在对朱棣评价上,在看来,史料中无出其右者,之前很少引用古文,最多只是引用只言片语,用来说明出处,但此段文字实在是神来之笔,在下本欲自己动笔写评,奈何实在不敢班门弄斧,故引用如下:
〖赞:
他也已经厌倦,从少年时起跟随名将远征,到青年时靖难造反,再到成年时远出蒙古,横扫大漠。打几十年仗,杀无数人,驰骋疆场生活固然让人意气风发,却也使人疲惫不堪。
还是回家吧。
七月,大军到达翠微岗,周身患病朱棣召见杨荣,君臣二人之间进行最后次谈话。
朱棣说道:“太子经过这多年磨练,政务已经十分熟悉,回去后会将大权交给他,自己就安度晚年,过几天平安日子吧。”
杨荣心中大喜,却并不表露,他回应道:“太子殿下忠厚仁义,定不会辜负陛下期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