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天,王守仁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
“已经写好给皇上上书,只要给几万人马,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据查,发言者王守仁,此时十五岁。
王华沉默,过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做出反应。
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
“跟去关外转转吧。”
王华所说关外就是居庸关,敏锐他从这首诗中感觉到种难以言喻玄妙,他第次认识到,自己这个儿子非同寻常,书房容不下他,王华便决定带他出关去开开眼界。
这首诗名字是《蔽月山房》,作者王守仁,时年十二岁。这也是他第首流传千古诗作。
此诗看似言辞幼稚,很有打油诗神韵,但其中却奥妙无穷。山和月到底哪个更大,这个十二岁少年用他独特思考观察方式,给出个似是而非答案。
他这种思维模式,后世有人称之为辩证法。
华这里,事情发生变化。
成化十七年(1481),十岁王守仁离开浙江,和全家起搬到北京,因为他家坟头冒青烟,父亲王华考中这年状元。
这下王家更是不得,王华责任感也大大增强,毕竟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已经是状元,儿子将来就算不能超过自己做个好汉,也不能当笨蛋。于是他请很多老师来教王守仁读书。
十岁王守仁开始读四书五经,他领悟很快,能举反三,其聪明程度让老先生们也倍感惊讶,可是不久之后,老师们就发现不好苗头。
据老师们向王状元反映,王守仁不是个好学生,不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喜欢问些稀奇古怪问题,写些莫名其妙东西,有诗为证:
王华做出个不寻常承诺。当时居庸关外早已不是朱棣时代样子,蒙古骑兵经常出没,带着十几岁儿子出关,是件极其冒险事情。但王华经过考虑,最终兑现自己承诺。
不久之后,他就为自己这个决定追悔莫及。
在居庸关外,年少王守仁第次看到辽阔草原和大漠,领略纵马奔腾豪情快意,洪武年间伟绩,永乐大帝神武,那些曾经风云岁月,深深地映入他心中。
颗种子开始在他心中萌芽。
王华原本只是想带着儿子出来转转,踩个点而已,可王守仁接下来举动却让他大吃惊。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在先生们看来,这是首荒谬不经打油诗,王华看过之后却思索良久,叫来王守仁,问他个问题:
“书房很闷吗?”
王守仁点点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