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该案,综合明代史料,崇祯时期*员,比较符合如下规律:脸皮厚度,跟级别职务,大致成反比例增长。
这是比较合理,位高权重,几十年下来,有身份,也要面子,具体办事就不同,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好欺负,就往死欺负,能捞钱,就往死捞,啥名节、脸面,都顾不上,捞点实惠才是最实在,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积累,那是血淋淋。
而且这拨人,还有个特点,什青史留名、国家社稷,那都太遥远,跟他们讲道理,促膝谈心都是没用,用今天话说,就是吃硬不吃软。教育没有用,骂也没有用,往脸上吐唾沫都没用,相对而言,比较合适方式是,把唾沫吐到眼里,再说上句:孙子,能治你!
比如当年追查阉党,就那几个人,研究来研究去,连亲手干掉杨涟许显纯,都研究成过失杀人,撤职事,还是崇祯亲自上阵,才把这人干掉。
再比如这事,案发后,崇祯非常生气,下令严查,查到户部,户部研究半天,拉出来几个人,说是失职,给撤,准备结案。
迎来大明曙光。
放他去!
崇祯死前,曾说过这样句话:诸臣误!
对于这句话,大多数人认为,是在推卸责任。
但考证完崇祯年间朝政,认为,这句话比较正确。确切地说,给崇祯打工这帮大臣,除部分人外,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种,种叫混蛋,种叫混帐。
崇祯生气,重装上阵,找出来几个主犯,杀,剩下,充军。
总之,崇祯年间朝廷,是比较混账,而带头混账,是温体仁。
温体仁这个人,历史上评价不高:*臣,彻头彻尾*臣。
之前说过,温体仁是个很有能力人,精明强干,博闻强记,善于处理政务。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痛苦,第种是身居高位者,第二种是身居底层者,第种人很少,第二种人很多。第种人叫崇祯,第二种人叫百姓。
而最幸福,就是中间那拨人,主要工作,叫做欺上瞒下,具体特点是,除好事,什都办,除脸,什都要。
崇祯每天打交道,就是这拨人,比如崇祯三年(1630)西北灾荒,派下去十万石粮食赈灾,从京城出发时候,就只剩下五万,到地方,还剩两万,分到下面,只剩万,实际领到,是五千。
这事估计是办得太恶心,崇祯也知道,极为愤怒,亲自查办。
案情查明:先动手,是户部*员,东西领下来,不管好坏,先拦腰切刀,然后到地方,巡抚先来下,知府后来下,剩下都发到乡绅手里,美其名曰代发,代着代着就代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