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引自《以赛亚书》短语[6],在看来十分贴切。但是得知这个书名最近刚给别人用过,只好另行寻觅。最终选定斯宾诺莎[7]《伦理学》中某卷标题,把小说叫做《人性枷锁》。有种感觉,在发现自己最初想到那个书名不能使用时,又次交好运。
[6]《旧约·以赛亚书》第61章第3节:“赐华冠(acrownofbeauty)与锡安悲哀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赞美衣代替忧伤之灵。”毛姆所说引文实际与《圣经》原文并不完全吻合。
[7]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唯理论代表之,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知识。
《人性枷锁》不是部自传,而是部自传体小说;事实与虚构密不可分地交织在起;那些情感是自己,但叙述事件并不与实际发生情况完全吻合。有些事件,并不是从本人生活中,而是从那些与关系密切人生活中,被移用到主人公身上。这本书达到预期目。当它发行问世时(世界正饱受可怕战争煎熬,大家都非常关心自身苦难和恐惧,根本无暇顾及个虚构人物冒险经历),感到自己完全摆脱原来曾经折磨那些痛苦和不愉快回忆。这本书受到不少好评。西奥多·德莱塞[8]为《新共和》周刊写篇很长评论文章,他在谈论这部作品时富于才思,充满同情,这两点使得他写所有文字都不同凡响。不过当时看来,这部书很可能会跟绝大多数小说样,在出版几个月后就被永远遗忘。可是,不知道究竟是出于什偶然因素,几年之后,这部小说竟然引起许多美国著名作家注意,并且由于不断地在报刊上被他们提到,逐渐又受到公众注意。多亏这些作家,这部小说才获得新生,同时也必须为它逐年取得越来越大成功向他们表示感谢。
[8]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小说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