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仁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捋着下颏几茎清须道:“你年纪虽小,却已进学,是个有功名
人
。将来要和
般
朋友往来,也得有个字好称呼。本官既取中
你,也算你
座主,便为你取个字可好?”
自然是好,他个现代人,不是很熟悉古代取字
规矩,还怕自己起不好呢!他连忙站起身来,拱手谢道:“学生求之不得,多谢大人抬爱!”
戴御史摇头晃脑地说:“你名为燮,说文曰“燮,和也”,《尚书·洪范》又有‘燮友柔克’之句。你文质彬彬,性情沉稳端重,读书也发奋,必能燮友柔克,乃至燮和天下……就为你取字和衷吧。《书》曰:同寅协恭和衷哉,愿你将来能与天下贤人和衷竭力,共燮阴阳。”
好,很好,只要不是崔郎中这个父亲取就好!
崔燮应声而起,
学生,而是真正
府县生员
,当然要喝真正醇厚醉人
酒!
但是酒也不敢多喝,因为放榜之后还有场覆试,提学官还在考棚里等着他们呢。
覆试却只考场,还是两道经义题,试卷纸是进
考棚后现发
,前面是三场童试
卷子订在
起,最后加几页打格
稿纸。这场考试只是为
对比考生笔迹和文力,确认不是作弊就够
,
般不裁汰人。
考过覆试后便是新生入泮仪式,新生由各县学官领着向主考谒谢,行师生礼,而后由大宗师领着新生们拜文庙孔圣与先贤。永平府是养马
地方,家家户户都有朝廷寄养
俵马,学政大人还叫当地乡约、里长凑办
几百匹马,叫这些新秀才也如进士
般夸马游街,绕县转
圈。
永平府几年见不着这般热闹,百姓们都追着马看。
崔燮身着襕衫,簪着银花,打头儿跨在白马上。他长得又好看,满城人目光都聚在他头上,小姑娘们扔花儿扔果儿也不手软,要不是他眼力好、反应快,脸上恐怕早砸出
片包
。
亏得他以己之力吸引
多数火力,后面两位也年轻俊秀经魁就砸得轻
些,再后面那些年纪大
、长得不够俊
、排名靠后
……就没那
危险,偶尔挨个
下半下也当是荣誉,捏着鲜花、手帕,满面春风地绕回学庙。
回城途中,他隐约听到有人追在后头叫“大公子”,因为心里牵挂着徐夫人,忍不住回头看几次。可他实在不认得崔家人,人群中也看不出什
表现特别
,只好继续策马前行,游完
这趟街。
回到学庙里,戴提学略教训几句,便放这些新秀才归家,只留下崔燮个,拖着他
手问道:“你是几岁授书,几岁会写文章
?可曾取
字?”
崔燮流畅无比地答前两句,而后告诉戴御史,他来迁安时才十四岁,尚不曾在县试观过场,是以父亲也没给他取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