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用心写封家书,连着附上二百两
封银子,叫人收拾
点儿家里见有
腊肉、火腿、干货,又从女儿新送
礼品里捡出几样不用
,叹着气叫人捎回去。
那不抬眼伙计又问:“小
回程还要从四川走,老爷有什
书信、东西要捎给大姑娘家
?”
崔榷冷哼声,满心想着“
个举人家有什
可来往
”……可想归想,但因儿子先送
信给女儿,人家又叫捎
节礼来,他也不得不忍痛破费
笔,又写
封信教女儿柔善贤淑,孝顺公婆。
伙计捎银子、吃食乘船回去,陆路上就雇头健壮
青驴,紧赶慢赶地,十
月间就回
京,也把崔参议那封信和银子,还有些少吃食带给
崔燮。
崔燮拿着这封信,就犹如巡按御史拿尚方宝剑
事”,却仍是苦留不住。吴玘也没拿崔家那带着四川气息节礼,转身就走,他勉强不得,只得叫人分
礼物,给各处上官送去,自己憋着
股气看家书。
即便以他挑毛病眼光来看,崔燮
家书写得也算不错
。
虽然内容不过些家常事,文句也简要直白,却字字见真情。远到他离家后徐家上门讨要嫁妆,崔燮把家里东西都抵给人家;近到二子从流放地归家后关门读书;小到家里没钱做新衣、打家具;大到因为卖南货铺后捐资养济院受
当地县令册封……
写得清楚直白,总归个字——穷。穷到没钱送节礼,穷到只能向崔参议伸手要钱,好度过这个年节。
崔榷原先看他文章里虽写清贫,却处处透露出
股安贫乐道
君子气,还觉得这文章不错。看到后头图穷匕现,明晃晃地写出
“要钱”二字,就觉着头晕目眩。
他孤身宦游,哪里不要钱?两个妾见在身边服侍难道不花银子?他家里没人正经主持中馈人,想求娶上官家里亲戚,难道不要备聘礼,不要谢媒
银子?
他在云南不能置产,全只靠京里送钱,如今京里反倒找他要起来,那些铺子、庄子
人都是做什
吃
!
他把送信人叫来,细问家里
收益。那伙计根本不知家里
事,也不肯跟他说铺子上
实情,只哭诉着当初崔参议把银子带走之后
艰难,又说帐面上有多少银子是叫徐夫人拿去高利贷
,后来大公子仁心免
,店里
堆帐窟窿还没填上呢。
崔参议从前在家也不管这些,只听得“没钱”两个字就觉着烦燥。他自忖着对家事还多几分解,提笔给崔燮写
封信:信上指点他好生管束弟妹,节约用度,再就是用心调教家人掌柜,将那些愚笨
都撤下去,换上伶俐
,好教家里产业多些收益。
今年他从家里带来银子还够,亲事又不是
时半会儿能谈成
,倒不急着要钱,明年可不能这样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