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关在小屋里那久,成天就是做题、背书,做得都快疯
。只要能让他出门,别说是给崔燮道歉,就是给他跪下他也认
!
崔衡正下着受胯下之辱决心,却不想他哥竟痛快地同意
:“你既然知道错
,那
就给你个改过
机会。年节这几天许你出来吃饭,过节后,你早上就还跟着陆先生
读书。”
“那几时能出门……”他急冲冲地问,却见崔燮神色淡淡,朝他摇
摇头:“
不是说
吗?什
时候把三礼背熟
什
时候再出门。”
说罢便叫人引着他跟
生员们见匠人们都能随时拿笔记录工作进度,不禁赞道:“向使从人皆得此笔,随手便可记下逸词妙语,天下间又得多出多少好诗句?”
这笔拿来就能写字,也不会像从前写毛笔字时,倒水、磨墨时走心思,就把刚想出
妙句忘
。
几位才子心潮澎湃,当场作石墨赋、石墨诗,有
文采风流,有
壮丽雄浑,有
充满忧国忧民之意。虽是在这荒僻
乡下地方,临着烧得旺旺
窑,连口酒都吃不上,他们倒好像在清山碧水间开着诗会似
,锦绣成篇,当天就集出
本咏石墨笔
诗集来。
陆举人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安心过年间写出几篇像样文章诗赋,将这铅笔
好处述尽——起码得打动京畿这些郡县
牧首,叫他们愿意帮着在社学里推广铅笔。
他忙起来,倒把崔燮轻轻放过
,
年下也没留什
作业。崔燮对他推广教育
苦心存着十分
敬意,就没拿自己这点小事打扰他,忙忙碌碌地到
年底。
进年里,就连陆举人也不提学业
,从除夕起就四处拜年,跟同乡、同年们在外头奔波。而崔家这样在本地扎下根
,则要准备祭祖。崔燮
祖坟虽在乡下,祠堂却是早挪到京里
,祭祖时不用回乡,就开
家里最后面
院子
祠堂祭拜。
到这天,家里
男丁都要进祠堂,连在屋里闷头做
好几个月题
崔衡也被放
出来。
这回他心里也知道自己
地位,脸上阴鸷之气虽然还藏不住,但至少能装出个老实模样,见
崔燮笑着问好,抢着说自己前些日子不懂事,累大哥为他费心
。
崔燮看见他,就想起谢瑛说过他母亲被判义绝,如今已不算嫡母
,忽然又想起崔参议走之前没开祠堂,也不知有没有把徐氏
名字划掉。若是没有
话,待会儿开祠堂祭祖时,他就得这
代长房长子
身份,替祖父改家谱
。
他这想着,
时没答话,崔衡便问道:“兄长是不是还不能原谅
?
这些日子专心做《大诰》《大明律》
卷子,还背
《周礼》,真
懂得礼法律条,知道自己和母、生母
过错
,
是诚心请罪,请大哥原谅
,让
出来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