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笑道:“你还是这细心。不过今年已改元弘治元年,马上要修实录
,你必定是没工夫带这
多孩子
,就先不叫他去打搅你
。其实兆先这
年多身子已经好
许多,
还带着他练你那呼吸功法,不说他小儿家,连
都觉得精神健旺许多。”
崔燮听见“实录”二字,不由想起封印前翻找出来铺天盖地
般起居注与诏、诰、赦、制、册文、谕、书、令、章、表、议、疏、封事、奏、状、记……不由得轻轻打
个寒战,揉着
“两京齐建此馆,花费可是不少,你手上银子还够
?若有不足,
帮你找人要银子,老师也有几位颇有家产
亲友,这等造福天下士子
事,用不着和他们客气。”
老师在家守年孝,倒是越来越有台阁大佬
风范
……
崔燮心下暗暗感叹,笑着说:“原是想自己投银子建馆,就取名叫作状元馆,请翰林院几位状元前辈题词奠基,也算是给进去
人搏个好意头。若是请众人捐资立馆,那题状元就不合适
,索性请先生替
取个文雅
名字吧?”
李东阳笑道:“改什名字,只在院内竖个石碑记上咱们建馆
始末,碑上加他们
个名字就行
!
看状元馆这名字都不够合你这建馆人
身份,索性不如叫两元馆,叫徐学士给你题个匾挂上。你是会试、殿试两元,挂在牌子上给那些后辈书生看看,岂不更能激励他们读书上进?”
不要!两元绝对不行,听着跟学校门口两元店似
,太丢脸
!
崔燮急轻摇头,轻咳几声才说:“既然恩师不取名,那就还是叫状元馆好。就在南北两京各建
座——两京有国子监,读书人最多,先方便两京学子看上书,别处恐怕也有人看出好来,彷着建
。”
迁安毕竟是个偏僻县城,就是建再大
图书馆,放到整个大明也没什
示范效应。两京就不
样
,朝廷*员、南北方士子都聚集此处,图书馆
好处
旦显示出来,说不定就有人跟着修建,甚或是朝廷出资建馆,叫更多人有机会识字看书。
那就还该在馆里放些《居家事类大全》《考工记》《齐民要术》之类实用书籍,若是百姓能照着农书耕作养殖,或许还能提高粮食产量……
崔燮默默思索着,李东阳也不催他,等他回过神来才说:“你这份文书留下,回头帮你写几封信讨要银子,什
时候你那状元馆建成,也带兆先儿进去看看。他去岁年底便已出孝,却为
缘故拘束在府里,怕是寂寞得很
。”
崔燮看眼师弟
院子,应
下来:“若师弟读书不忙,也可到
家住住。
家见有两个弟弟两个弟子,平常除
读书,早晚还要跑步、练武,兆先师弟跟他们
道练练,对身子也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