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这才知道两位还没谢镇抚鼻子高国舅竟是难得
忠良,又真正办过大案,写
也不违背良知,脸上
抗拒之色又减去
几分。
崔燮趁热打铁,握住他手中眼镜,比夸国舅们还用力地夸他:“
观枝山才思敏捷、笔致洒脱,正合写出国舅们少年机敏、飞扬意气
神韵!”
========================
祝枝从。
祝枝山果然也从。
文人,不得不说,“名传天下”这四个字对他相当地有吸引力。如今居安斋已从北京开到南京,锦衣卫连环画和杂剧更是随着书商、举子进士传遍
大明。
他名字若能印在连环画册页上,这吴中才子
名号,就该改成天下才子祝枝山
。
崔燮深深看着他因为高度近视加散光而显得格外幽深双眼,温情脉脉地说:“枝山你
眼睛是看书太多伤
眼,不能远视吧?如今市面上
镜子多是为老人备
,你用着怕不合适,正好你要替
写少年锦衣卫故事,得在京里留
阵子,
寻人替你配
副能架在脸上看
。”
祝枝山先辞让声“愧受大人好意”,忽又问
句:“怎
是少年锦衣卫?允明在京里听说,下
部该是锦衣卫扬波出海灭倭国……”
啊,那部作者不是刚交
稿
。
他们江南名士,风流洒脱,不怕出名,崔燮便叫人请两位国舅和谢镇抚来,叫作者和人物原形们聊
聊,加深
解,将来好写得更有还原度。
王守仁也留下吃顿酒席,直喝到宵禁才匆匆打马回家。到家里身上酒意犹未散,叫他爹从门口就堵住
崔燮下意识看王守仁
眼,解释道:“锦衣卫正本故事如今仍由龙泉隐士、郁州生几位老作者执笔,如今要开
是以两位国舅智擒*宦李广为蓝本
少年锦衣卫。”
两位国舅弹劾李广事,外地人都不怎
清楚,甚至也不大知道李广
危害。祝枝山方才倒是见过国舅
面,却没说上两句话,也谈不上
解,更没什
喜欢
,略显出
几分为难之色。
崔燮拖着王守仁作证,力劝他给《少年锦衣卫》写脚本:“锦衣卫故事如今已传得人人皆知,又有那些知名作者,如何能写得出新意?不如另起炉灶,重写个新故事。两位国舅虽然年幼,却深明国法,忠顺清廉,
心报国,小小年纪便能慧眼识出*宦欲操纵内闱,迷惑天子
野心,上疏申李广六大罪状,整肃内庭,守仁可为
作证!”
王守仁点点头,实话实说:“李太监欲向两位国舅行贿,叫国舅们上本揭发,事后镇抚司查出其欺君、贪贿、结交外臣等数桩大罪,诚是曾震惊朝野
大案。”
不过主要震动朝廷,没怎传到民间,江南士子还不大听说过此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