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珵十分坚定地说:“没错,欲多印些回乡送人,这篇文章徐珵自谓还是有几分文采,便送予宋兄收着罢。”
这也是名人早年书法,收藏几年还能增值呢,不吃亏。
宋时便不客气地收起文章,应道:“既然徐兄有意要这新雕版法印副本,那就给你印上两百份可好?徐兄书法绝佳,文章隽雅,想将这篇文章收录入本届福建讲学大会语录中,不知徐兄可否应允?”
有这篇【未来可能成为】名人文章证明他宋时发明鼓掌礼,比他自己写文吹嘘可自然多。
两人拍即合,宋时回到县衙里,就马不停蹄地掏出腊纸刻出他那篇文章。刻好后在刷油墨纱网下垫上层细绵纸,绵纸下方再夹上腊纸,最后在印刷盒底上铺上印书用上等皮纸,将纱网压回盒上,提起油墨辊子就印。
鼓掌?
哪怕没有点评,凭那雷云低卷似掌声,也足以畅快过他平生所行乐事!
他回忆着那种天地间只余片为他而起掌声感觉,笔下如有神助,转眼便铺陈出篇炳炳烺烺、字字珠玑佳作。
晚间祝颢等几位友人念着他在台上受委屈,丢面子,特地来劝慰,却见他副春风得意模样,早忘上台装作不懂章句之羞。不等众人开口相劝,他就满面容光地拿出自己新文与他们共赏。
众人传看遍,又想夸他字益发精进,又想夸他文章锦绣生辉,但比起夸他,他们还更想问问他态度怎就从“要给苏州才子正名”变成尽心尽力夸福建讲学会?
他印书印多,也印出经验。
印刷时在纱网和腊纸之间再夹张棉纸话,过多油墨先被棉纸吸收下再流到腊纸上,墨色会更均匀,也能减少团墨渗到印刷好纸页上问题。原本张蜡纸只能印两百余页,加棉纸后,腊纸消耗也减低,张腊版能清楚地印出五百
因为他是第位在这福建讲学会上被数百人同时鼓掌称赞,夸福建大会就是夸他啊!
他笑而不言,待众人传看完文章,便摇着那页纸道:“那宋时就是再忙,写文章夸他讲学会,他总也得拨冗看眼。但凡他看文章,就不信他能不被文采与书法打动,到时候便以将这篇文章送予他为条件,叫他为印成宋书版。”
他当真拿着文章,寻个课间休息空子找上宋时,将那篇文章奉上,要他把这篇文章用宋氏印法给自己印几份,自己好拿去送人。
当然,印几十几百份他也不嫌多。
宋时看着他这笔弱不胜衣褚体字,几乎想摸摸他发烧没有——个历史上有点名气书法家,竟然不用自己书法印书,特地找上他来要他印成庞中华硬笔书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