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摊主声音洪亮,仿佛十分得意地说:“可不是,听说这杂剧班子是从保定府来,唱
正是宋三元亲自写
杂剧《白毛仙姑传》!”
啪嗒!
宋时把筷子扣到桌面上,险些从椅子上站起来。他什时候写出杂剧
?他连诸宫调都没亲笔写过,是写
大纲之后请人润色
,居然有人冒用他
名字——
他居然真被当成艺术大师!
这些百姓都信,朝廷里
人不会也信
,将来叫他制曲排戏什
吧?
——艳段就像现代说相声之前先说些小段相声,词句压韵又有趣,故而几句便撩得台下人笑声不绝。
他们俩也教这笑声勾起好奇,便招呼过来送冷淘摊主问:“这班子平日也来灵泉寺下唱戏
?他家艳段说
哪
段?平常
们也听戏,不知是不是
们听过
?”
摊主将两碗冷淘搁下,笑着解释:“他家讲就是李逵当官
故事,客官们
看便是大户人家
公子,见多识广,自然知道这故事。”
确知道。宋时上辈子没听过杂剧之前就看过《水浒》,李逵当官那段不说能背,至少知道情节。桓凌也是常听戏
人,对这艳段比他更熟,听这名字便笑
声:“原来是这段。”
这段李逵假扮官人杀真恶人
故事又义勇又好笑,正合当世人
喜好。连桓凌都是这段戏
忠实爱好者,还问宋时听没听过这段子,想给他讲讲。
他不知道是该骄傲好还是该担心好,心情复杂地摇摇头,自嘲道:“这宋状元也不知写
多少种《白毛仙姑传》,福建才只
部诸宫调,进京就又出
杂剧,未知别处是否还有其他唱法
本子。”
桓凌忍俊不禁地说:“既然是宋三元,至少得出三种吧。这不是才见识杂剧,还未听见有说话人拿他当本子
呢。”
摊主冷哼声,真心实意地
宋时还头次听到他开口要唱戏,故事再老也要听,当场拍板答应
,听他拿捏着有些滑稽
戏腔念韵词道白。
讲得还挺好。旁边几桌能听见都偷偷笑
。
个御史光天化日之下唱戏,这是没人看见,要有人看见……他
世英名就化作流水
。宋时不舍得他名誉受损,掏出手帕往他那边推
推,在他疑惑
目光中低声解释:“你把脸遮遮,免得有人认出你来,说出去不好看。”
桓凌叫他说得哭笑不得,身后桌支着耳朵听他念白
人忍不住喷笑出来。幸好此时马车那边响起海啸般
欢呼声,把这声轻笑压
下去,不然桓给事中与宋翰林知道自己成
笑话,非得扔下吃食直接跑
不可。
这片叫好声过去,他们才能重新听清人说话,只听桓凌后面那桌客人腼腆斯文地问道:“敢问老丈,车子那里欢呼声这样响,是要唱正杂剧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