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印过大会讲义、编过报纸、写过版书,如今虽然把主编位置交给府学校教授,但眼力和实力都在,很快便设计出内页版式:就照着精装版古诗文选
格式,文前多夹几页前言、目录、序文,大字印原文,在文中插上苏州码子标示注角,文后以小字长长地写几段批注。段段空行,章章换页,夹以插图——
这个他自己就能画,草原上那些动物他差不多都在动物园和动物世界、农业频道看过,大体都还记得什样。再说他们文人画儿讲究
是重神不重形,画匠才画得那
精细呢,他在屋里憋出来
插图足够用
。
他夜以继日地熬几宿,以毛笔写出近似油印
字体,更亲手调膘胶、订脊线,叫人打造假金护角,订好
摞精装版《北行录——佥都御史桓凌著·宋时注》,交给府县学
众教授、教谕等人付梓。
不用油印,用石版印。
这套书版式都是布局好
,宽度和行着距差
点就要影响整个版面,连字带图都要印得
丝不错。
学子都盯着呢,边关那边见着人只怕也有不少记在心上,等着买回去看
……
他可怎把这厚度补上呢?
宋时对着桌上拼得整整齐齐,
薄
厚
两摞文稿,微微垂眸,思索起
注水
技术——当年他在书店买
那些精装本,是怎
把二三百页
平装本增厚到跟词典似
来着?
首先字体要大,行间距、段间距要拉开,页边多留点空,页边和段与段之间印点花边,还要多加插图……
对!注释!
几位汉中经济报编辑应声领命,接过那摞书,恭送走大人,围坐着先看
个过瘾。
他们早盼着看桓凌文稿久矣,如今终于拿到手,还叫他整理成这
精致贵气
样书,怎
让人忍得住不看?众人洗手剔甲,手上水珠擦得干干有,先把书轻轻翻看
遍,才心满意足地叫
刻版技术最好
学生和画匠来刻印。
好文章,不负他们这些日子等
用馆阁体大字印“桓凌”文章,用他自己
行楷字体写批注,甚至可以随意加些读后感,他对小师兄
思念之情。读者看到印出来
书里有两套字体,有他
点评,自然而然也就会认定原文是桓凌写
,不会想到所谓
原稿也是他加工出来
。
这不是想怎水就怎
水
?
只要整体字多,就能掩饰过原稿字数问题。反正没人见过桓凌
手书,他就说原稿因是在草原上写就
,条件不好,不能像在家伏案写字那样写出精细
蝇头小楷,谁能拿出证据说不是?
外头再包上个厚厚硬纸书壳,四角包个锌或锡
护角,又能把书加厚个几毫米,从厚度和分量上都注水注得无懈可击。
宋时振作精神,拿出张大稿纸,忖度着如何设计页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