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化作双蝶,有时像华兹华斯[2]那样化作团水仙,让惠风任意拨撩着自己心胸,这是常有事。有时心被不可捉摸四围风光所占有,而又不能明确意识到夺取心是什东西。有人说,这是接触天地之耿气;有人说,这是于灵台上听无弦之琴;还有人或许会这般形容:因为难知难解,故踟蹰于无限之域,彷徨于缥缈之路。无论如何说法,皆为各人自由。对着硬木桌而坐茫然若失心理状态正是如此。
分明是没有思考任何事情,也确实没有看到任何东西。意识舞台上,没有带着显著色彩而活动东西,所以不能说已经和任何事情同化于处。然而,活动着。既不是在世上动,也不是在世外动,只是不知不觉地动。既不是为花而动,也不是为鸟而动,也不是对人而动,只觉得恍惚地动。
如果硬要加以说明,要说,心只是随春天起活动;要说,把所有春色、春风、春物、春声打磨在起,炼成仙丹,溶于蓬莱灵液,用桃源日光蒸发后所得精气,不知不觉渗入毛孔,心于不知不觉之中达到饱和。普通同化带有刺激,有刺激就有愉快。同化因为不知道是与何物同化,故毫无刺激。因为没有刺激,故有种昏昏然不可言状之乐。此乃不同于那种随风起浪、轻薄骚然之趣。它可以同那深不可测、在大陆与大陆之间沆荡而动、烟波浩瀚沧海相媲美,只是没有那样活力罢。然而幸福正在于此。伟大活力发现,同时伴随着个悬念:不知这活力何时会消耗殆尽。而寻常状态中却没有这样担心。心比寻常更淡,在眼下这种状态里,不仅没有巨大活力行将消耗殆尽之忧,也摆脱那种无可无不可寻常平凡心境。所谓淡,单单是难以捕捉之意,并不会有过分孱弱之虞。诗人所谓冲融和澹荡语言,最确切地道出此境之妙。
想,将此种境界绘入画中会怎样呢?那肯定不是普通图画。等寻常所称为画者,只不过将眼前人事风光原样照录,或经过们审美之眼过滤之后,移于画绢之上东西。人们认为,花仍见之为花,水仍映之为水,人物仍作为人物而活动,便尽到绘画之能事。倘若由此再进步,便可将所感觉物象,溶进所感到情趣,在画布上淋漓挥洒,使其栩栩如生。此种艺术家意图,就是将特别感兴寄寓于自己捕捉森罗万象之内。因此,他们如果不把所看到物象观感极为明地迸发于笔端,就不能称为作画。自己对纷纭事物进行多方观察,有种种感想,而这些观点和感想既不落前人窠臼,也不受古来传统支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