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们每天早上都会以相同
方式坐禅,但不能因此就说那是
种形式化
修行,所谓
“形式化”或者“非形式化”,完全是分别心
产物。
在修行本身,并没有形式化或非形式化之分。如果你拥有颗大乘
心,那
般人认为是属于形式层面
事,在你来说就是非形式
。所以
们认为,以小乘
方式持戒,在大乘来说不啻于犯戒,如果只是形式性地持戒,就会失去大乘
精神。
修行并无大小乘之别
在弄明白这点之前,你会
直有个困扰:“到底是应该严格遵守戒律
繁文缛节,抑或是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只要你完全明白
们
禅道,就不会再有这种困扰,因为你做
任何事无非都是修行。
只要秉持颗大乘
心,那
修行就没有大乘与小乘
分别。哪怕你
行为看似犯
戒,但你却是在真切
意义上持守着戒律,重点是,你怀抱
是
颗
们在聆听时应该只是聆听,不要试图从偏颇
观点去理解
们听到
话,这就是
们谈论佛法或聆听佛法时应该有
方式。
你愈解
们
思维方式,就愈能发现它是难以言说
。
讲话
目
是要让各位对
们
禅道有
些概念,但事实上,禅不是拿来讲
,禅是拿来修行
。最好
方式是只管修行,什
都不说。
坐禅时就只是坐禅
当们谈论
们
禅道时,总是容易造成误解,因为禅至少是由两面构成
:消极
面和积极
面。如果
们谈论积极
面,就会漏掉消极
面;如果谈消极
面,就会漏掉积极
面。
们无法同时谈论积极与消极这两面,所以
们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
佛法几乎是不可言说,所以上策就是什
都别说,只管打坐。伸出
根手指,或画
个圆圈,又或是叩
个头,都要比谈论更为上乘。
如果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佛法”该怎
个谈法,而
们也将会得到圆满
沟通。说话是修行
种,聆听也是修行
种。
们坐禅时应该只是坐禅,不带有任何计较心理。
同样地,们在说话时应该只是说话,不要试图表达
些知性
、偏颇
观念。同样地,
们在聆听时应该只是聆听,不要试图从偏颇
观点去理解
们听到
话,这就是
们谈论佛法或聆听佛法时应该有
方式。
以无定形心严格修行
曹洞宗禅道包含着双重意义:积极
面和消极
面。
们
道兼含着大乘和小乘。
常常说,
们
修行非常小乘取向。
但实际上,们
修行是以大乘
精神来进行小乘
修行,也就是用无定形
心来进行严格
、形式化
修行。尽管
们
修行看起来很形式化,但
们
心却是不拘
格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