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正在惶惶无计时候,苏代对燕王剖析燕国处境时说出个著名评判。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且苟所负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也就是说,燕国不能独当面,然却能做举足轻重附属盟约国;燕国依附于任何国,都将使其力量陡增;燕国之重要,在于依附大国,而不在独当面;唯能大大增加大国分量,而燕国必然也就有分量。苏代说辞,本意在为燕国在七国纵横中寻求稳定长期方略,而避免倏忽领头倏忽退缩痉挛症。事实上,燕国除燕昭王乐毅时期强盛时,短暂破齐而独当面外,此前此后,大体都在强国之间寻求依附而摇摆不定。秦国在合纵连横最激烈时期,能多次与燕国结成盟约而破除合纵,实际上正是在燕国奉行“附国方略”情势下做成。虽然,燕国对附国方略之贯彻并未以贯之,与最经常结盟齐、赵、秦也是阴晴无定,与楚、魏、韩更是变化无常。但无论如何,燕国随时都可能倒向任何个大国寻求支撑,则是不争事实。目下残赵公子嘉立代国,燕国不是趁此良机灭掉代国增强实力,而是立即放弃对旧赵国仇恨与代国结成抗秦盟约,不能不说,这也是另种形式附国方略。若燕国再东向附齐,或南下附楚,岂非又将使合纵抗秦死灰复燃?从此看去,燕国是所余四国中最为游移不定国。唯其游移不定,便存在着天下被燕国寻求出路举动再次激出新变化可能。也就是说,齐楚魏三国基于大国传统,其旦陷入昏昧,国策惰性很难时改变;而燕国恰恰相反,素无定见而寻求附国以存续社稷,则完全可能不遗余力地寻求结盟联兵。面对如此个七八百年老牌诸侯大国送上门来,谁敢说其余三大国能断然拒绝?若欣然接纳,山东抗秦岂不是必然出现难以预料局面?……
“好!本王定策:先行灭燕!”
嬴政拍案决断之后走下王案,对着王翦、李斯、尉缭、蒙恬逐地深深躬,而后肃然道:“嬴政学浅性躁,几误大事。自今日始,但言同时灭国者,以误国罪论处。”
“君上明断!”行营大厅哄然声,几位年青大将声音分外响亮。
长策议决,大部署立即确定:秦军主力全数驻屯赵国歇马整顿,来春发兵燕国。大臣将军之职司亦同时明确:王翦统兵灭燕,杨端和军、李信军归并灭燕大军,铁骑将军辛胜为灭燕前军大将;蒙恬北边防守匈奴,并同时切断燕国北上联结匈奴与诸胡之通道;顿弱领部邦交人马入燕,姚贾领部邦交人马入魏,继续以文武并重手段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