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刚回到班里就拿苏明电报。
苏明已经通过于德华从香港买回刻录机和材料,可是做出来磁带不是搅带就是模糊,还在继续摸索阶段。
李和也知道,刻录磁带最麻烦,有定经验人才能做,旦有格录制不上去就会造成卡带,那就意味着磁带报废录制失败,等于没用。
如果磁条差点,录出来就更没法听,录歌曲好点,声域广,那点噪声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英语磁带,就只能剩下兹兹声,好多学生倒是深受这种干扰。
电报上也说于德华情况,于德华算是站稳脚跟,第批货就有15万港币纯利,可把苏明羡慕坏,直感叹,这钱来得太容易,更坚定做磁带决心。
李和早上起来早,依然习惯性跑圈。
在报栏看到武汉汉正街报道,总算心里松口气。
工商总局在武汉召开全国小商品市场现场会,想在全国宣导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验。
以个体商贩为主经营日用小商品汉正街市场,在全国出名。
汉正街成有数百名从业人员、400米长街道集市,根据顾客需要直接从厂家进货,依据市场供求自行定价。
李和又到邮局先给苏明回电报,也没心疼钱,打200多字,说明些磁带刻录诀窍和关键点,只要手熟练,不抖动,就能做出好磁带。
同时又给于德华去电报,要求他开始在香港招收人才,形成团队化运作,个人单打独斗始终难以成气候,服装鞋帽、箱包、电子产品,能做三来补行业简直太多。
李和后来听朋友聊过,78年以后,整个深圳就像个巨大加工厂,厂房很缺乏,不少工厂就设在生产队牛棚和谷仓,能搭建个铁皮屋算不错。香港老板每天下午将材
所有关于“小商品”概念范围争论终于尘埃落定。
以前在国家统销统购范围内商品,个人如果自行进货、自行运输、自行定价销售,就算做投机倒把罪。
国家允许个人销售产品就只有小商品,那小商品范围,就不是那好定义,有地方把衣服、手电筒算作小商品,个人可以自由贩售。有些地方只把针头线脑算作小商品,你卖衣服、鞋子之类就是投机倒把;有地方更开放点,只打击票证外汇券贩子,其他概不理。
这种全国差异性很明显。
李和认为,这次人民日报、工商总局出来定调子,算是商品流通领域g,m。没有汉正街星星之火,就不会有后来全国燎原之势,小商品市场下子到处往外冒,之后全国市场发展风起云涌,沈阳五爱、浙江义乌等市场接连兴起,市场经济大潮也自热而然随之而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