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开国皇帝曾在此承过“三斤救命粮”恩情,建立盛朝后感慨那位恩人善心,特命名“三斤坡”以此表示感激之情。
可如今,三斤坡满目疮痍,何其讽刺?
这里不久前似乎发生过场械斗,坡上血迹点点,令人生寒。
若是开国皇帝见到,恐怕要气活过来。
忽然间,道高亢嘹亮哨声传来,楼喻眉梢挑,与霍延对视眼。
原书里,难民发展成起义军,首次大规模造反不在宜州,可见宜州叛军并没有成气候。
他们眼下是难民,不是什世子车队,在宜州叛军眼中,不是亲人也是兄弟,不可能上来就刀剑相待。
所以楼喻并不是太过担心。
随行二百府兵,都是参加过阳乌山剿匪,自然也不会害怕。
行人继续前往。
杨继安眼睛亮:“这个好!”
青年:“……”
不愧是土匪,庆州没收他们是明智。
两方人马都得到自己想要,就此别过。
杨继安归队,五十说宜州事儿。
?”
看起来都挺年轻力壮啊。
杨继安糊弄他:“咱们以前靠着山头过活,后来老百姓都跑,咱也只能跑,可庆州官府嫌弃咱们出身,觉得咱们不安分。”
靠山头过活,那不就是土匪吗!怪不得气势这吓人。
难民们不约而同退后几步。
果然,下刻队人马蜂拥而出,手持弓箭对准楼喻等人。
他们而今在坡下,身后是贫瘠荒地,身前是四十五坡度土丘,无处遮掩,无处逃脱。
还能怎办?
假装投降呗!
来
路上时不时遇上小股流民,皆由杨继安出面“哄骗”去庆州府。
对此,楼喻很感谢其他州府“劳务输出”。
第三日下午,楼喻行人行至“三斤坡”。
三斤坡距宜州府城约十里远,是宜州相当著名胜迹。
此地本不叫三斤坡,这个名字有特殊来历。
楼喻赞道:“可以啊,说咱们是土匪,确实挺像。”
他本来还为府兵气势感到头疼,杨继安倒是提供个新思路。
行吧,那他们就是土匪演变成难民。
“殿……少爷,”冯二笔哭笑不得,“宜州都那乱,咱们要是被抓去当叛军可怎办?”
楼喻笑笑,“咱们土匪出身,不是正合适?”
青年尴尬地笑笑,“多谢啊。”
杨继安无所谓道:“没事,不过还请你告诉,宜州到底怎。”
“没怎,或许对你们来说还是好事,”青年叹道,“那儿有人集结大帮流民匪众,还差点将府衙掀。”
要不是他们这群人瞧着弱,说不定也被强迫入伙。
青年好心提醒道:“你们要是去宜州,碰上他们话,可能要被他们拉着起反对官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