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些艰难日子,练就齐涉江能力。
看在孟静远他们眼里,又是另种想法,只觉得齐涉江不愧是打“海外遗珠”那里学相声,分寸、习惯都像极老先生,与他年轻好看外表截然不同。
这会儿,他们都不知道喊多少声“好”。
孟静远越看齐涉江是越喜欢,就像柳泉海说,他也觉
“卧槽!”
“……这人吃大鼓长大??”
“谁,谁说他花瓶来?!”
这要是花瓶,他们干脆找条缝钻进去好!
他们作为相声演员,多少也是学各种曲艺,尤其大鼓流传甚远,这下完全能确定,齐涉江之前绝对没有跑调!这穆派大鼓,味儿别提多正!
都迷糊,《何必西厢》他们听着能误会成鼓词,那是因为有样鼓曲,但是这篇《灵官庙》大鼓里没有啊,闻所未闻。
而且亲耳听他弹唱,弦子弹得是真好,与唱段也合,这听,怎越发觉得不大像是跑调呢?
有人隐约抓到点想法,难道,这人唱得根本就不是大鼓?
那边齐涉江已经唱完篇,不知和他们师父又说些什,放下弦子,竟是清唱起京韵大鼓版《何必西厢》。
现今所有大鼓中,和子弟书最相似,就数京韵大鼓。在节拍、韵律上,京韵大鼓可以说是子弟书“嫡系传人”。
——待他们知道,齐涉江唱其实是子弟书时,岂止是找条缝钻进去,真想撞死在台上啊。
……
齐涉江有京戏功底,又会子弟书,学很多鼓曲都是事半功倍,尤其京韵大鼓。而且他绝对不会串味儿,学什就是什。学完京韵大鼓,又给他们模仿梅花大鼓、京东大鼓、琴书等等。
齐涉江这是在和曾、孟二人交流自己相声功底,和唱子弟书不同,作为相声演员学唱,就重点在模仿,他是挑各路名家特意模仿,甚是传神。
从学相声起,齐涉江出师后就是师父给他捧哏,后来世道乱,家破人亡,他很长段时间没有固定搭档,属于“耍单胳膊”,和不同人倒换着演出,能捧能逗,说学逗唱,哪样都拿得起来,搭档空缺,就自个儿说单口。
其外,京韵大鼓也借鉴戏曲唱腔、京戏表演。
唱到句末,齐涉江用到京韵大鼓里经典甩腔,从低音下翻高,然后再往下,最后在主音上头结束,音域之广,对嗓音掌握之精准,以及京韵大鼓韵味,可说展露无遗!
细细品,这不仅是在唱,而且是学唱,学得像极京韵大鼓名家穆大师。
同个题材,子弟书和京韵大鼓版本,现在齐涉江都唱过。只要听齐涉江唱京韵大鼓,就绝不会怀疑他子弟书是跑调。
那堆演员心里顿时群羊驼飞奔而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