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听到此言也是面露疑惑,而且纷纷议论不休。
公孙珣端坐在台上,只是轻瞥下方眼,骚动就立即平息下来。
然后,他才从容对魏畅解释道:“你想倒也不错,前面登高思古之语,其实并不是什典故,乃是数月前初到赵国,于马服山上登高怀古,思及邯郸城六百年兴衰,心中时有感而发两句闲言而已。”
“居然是老师自己言语吗?”魏畅时恍惚,当然,他也肯定想起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者,谓心忧,不知者,谓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刘焉离开赵国第二日,也是开学数日以后,邯郸公学后院某间教室内,番吟诵之后,头戴梁冠公孙珣放下手中书卷,看着台下群其实并不比自己小多少学生,倒是显得格外老练:“今日讲《黍离》,此乃《诗经·国风·王风》第篇。为何为第篇?乃是因为王风采是周天子都城之风,不仅论地理,还要论政治。”
“周幽王之乱后宗周(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即所谓东周,天子之势也就此衰微,诸侯混战,春秋战国就此开端。那按照《毛诗》所序,此诗乃是东周大夫西行,过宗周(西周)故地,见黍苗生于昔日宫殿之中。如此情形,恰如昔日武王伐纣以后,纣王叔父箕子被封朝鲜,路过商朝故都,见到自己出身商朝故都中长满黍苗模样。于是,这位大夫怜悯宗周(西周)衰亡,彷徨忧伤不定,就此作诗悼念……个经历着诸侯战乱东周大夫,以商朝灭亡典故,悼念宗周衰亡诗作,列在王风第,难道不正合适吗?”
……
“最后,便是抛去刚才所言种种关于兴衰罔替微言大义,只以诗意而言,此诗也足以位列《王风》第。其中浩荡哀思之意……或是如人登高思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或是如屈原临江,见国势衰微而肉食者鄙,举世皆浊独清,众人皆醉独醒……魏仲茂(魏畅字),你有话说?”
台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此时骤然中断,便不由对着那惹事魏畅怒目而视。
“非是学生想要打扰,只是时有惑,不免表露出来。”惹众怒魏畅赶紧起身道歉外加解释。“公孙老师,您刚才那两个典故描述,简直是道尽这首《黍离》浩荡哀思之意,也是听得难以自持。然则,后个屈原投江典故人尽皆知,也晓得‘举世皆浊、众人皆醉’之言与屈子投江典故同出于《楚辞》。‘肉食者鄙’更是人尽皆知;但前个登高怀古‘前不见古人’之语……如此浩荡之意,为何闻所未闻?不知出于何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