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引起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围观蹴鞠表演,有大量名士参与辩经经筵,有河东盐池、铁官招募民壮集会,有贵族官宦年轻子弟自发参与踏青……也就是相亲……当然,最主要肯定是开放式活动下各种大小规模自发性政治连结,从中枢重臣往下,很多军中功臣、还有台署吏员,还有很多三辅本地世族人物,纷纷各自组队,借着宴会或者种种活动名义半公开交流表态。
唯独值得提是,据说刚刚跟卫将军结亲,本该最适合这种场合天下名士、右中郎将蔡伯喈,却始终没有露面。而相对应反倒是卫将军本人,还有杨彪、王允、黄琬、皇甫嵩、朱儁这些真正大人物,以及卫将军带来那些幕府骨干、军队核心,有个算个,全都没
七月流火,顾名思义,进入七月就是初秋,然后天气就会转冷。这种传统时节描述,可能随着这些年天气渐渐转冷情况下有些脱节,但最起码在中原王朝最根基黄河流域还是很有指导意义。
换言之,七月渭水,暑气已经算是消散,但繁忙秋收和显得有些偏冷深秋却并未到来,此时正是年中最适合接触大自然日子。
当然,可能秋收后重阳节和春耕后阳春三月,这句话未必就很准确。
但是回到此时此刻三辅地区,具体而言,如果再考虑到之前董卓乱政年来残,bao杀戮,考虑到河南士民迁移过程中苦难,再算上连番军事作战下对民间转移压力,还有之前公孙珣在未央宫前展示那种强横姿态……那中枢朝廷官吏们也好,三辅本地和刚刚迁移来河南老百姓也好,甚至投降董卓部队和公孙珣带来幽并部队,似乎都需要场恰当、具有仪式感活动,来寻求安全感。
便是宰董卓,吞三辅,压服中枢卫将军公孙珣,难道就不需要稍微缓和下气氛,以安抚关中人心吗?
故此,这场原本被定为‘明日’开始宴会,随着准备活动不停扩大、参与人员原来越多,从而拖再拖,以至于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到最后,居然是在七月下旬方才成功举行,而且举办规模也从次针对中枢重臣独立宴会变成牵扯极多三日大宴。
据说,可能是考虑到这个宴会背后政治含义,就连先行率部队离开马腾韩遂等人,也度想匆匆解散部队回来参与,却被公孙珣给撵回去而已。
三日宴会。
第日上午是卫将军出面,先举行带有仪式性祭祀,外加召见三辅本地三老、名士,与其说是宴会,倒不如说是政治作态,虽然必须却无太多可言。
而从当日下午开始到第二日晚间为止,活动就变得格外丰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