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就在她做离开前准备时,村里来
个老年旅游团。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全是五六十岁男性,在柳奇城成团,很多人背着专业
相机,说是要拍下这里
好山好水。
蛇荼镇少有宾客,文黎身为扶贫志愿者,是镇里少有能将普通话讲得流利
人,遂被镇干部叫去带领大家参观。
文黎志向已经不在蛇荼镇,带队带得不情不愿,途中被
个姓罗
男人搭
好几次话。
“你这身装扮很有特色,给当当模特吧。”男人说。
文黎明白,根本原因出在思想上,她们已经是男权、父权奴隶,思想不改变,连授之以渔都没有用。
可思想要如何改变?
带她们去看看外面世界吗?
让她们解正常女性是如何生活
吗?
前者做不到,她们根本无法离开这重重大山。
是穷不思辨。
是被整个社会遗忘。
文黎不是蛇荼镇人,是三年前主动来到这里参加扶贫建设志愿者。
初到之时,她雄心勃勃,待个月,却渐渐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帮助生活在这里
人。
这些年她扎根在茅村、茅二村,亲眼看到这里
女孩被卖到邻国,被男人们随意使唤。
文黎五官端正,长相在城市里不算特别吸引人,但在乡下秀山秀水间,就显得特别出尘。
她并不抵触拍照,拍完之后和男人随意聊几句。
男人自称最大爱好是街拍,每天只要有空,就上街去拍漂亮
姑娘。
文黎知道街拍,但听男人这说,还是有些诧异,“您都六十多岁
吧?”
“六十多岁又怎样?”男人直乐,“六十多岁也可以发现美,欣赏美
后者倒是可以试。
文黎不断向村里女人们讲解城市
样子,讲解同龄女人每天都在做些什
。
可是愿意倾听人很少,倾听后愿意去思考
就更是微乎其微。
去年年初,文黎对现状感到绝望。她觉得自己已经做所有能做
事,仍是无法改变这里
——哪怕
个人。
她打算离开茅村、茅二村,从此再不踏入蛇荼镇半步。
两个村子都实习夫
妻多妾制,有悖法律,却无人管理,很多被纳为妾
女孩还不到14岁,嫁人时必须跪拜丈夫,以示忠诚。
受教育权力对她们来说等于天方夜谭,她们中
绝大多数甚至在长期
文化洗脑中,已经不把自己看作人。
这就意味着,她们不会为自己争取任何权益与前途,甚至发现不自己身为女性
美。
文黎想要帮助她们,却不知从哪里下手。
民间有句老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文黎既试过为她们募捐,又试过教她们念书,甚至请手工行家教她们做有家乡特征纪念品,可她们
眼中仍旧没有光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