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仆重重地呸声,有人目眦欲裂,有人痛不欲生,懊悔为什没有早早察觉到这些“危机”。
——大家只是想不到,当听到第个背叛理由,发现人心还有这面,事情竟然可以这想时候,顺着这个逻辑其他背叛缘由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
“惧怕成为军户,为何不离开悬川关,难道有人捆住她手脚,不许他们走吗?”燕岑恨恨地说。
“…
“如果没有悬川关收留他们,他们甚至活不到今日!”
严格地说不是今日,因为人在月前就死。
众人也没纠正他错误,半晌个士卒低声道:“伙房张家婶子,她儿子今年虚十四。”
十四是半个大人,能成亲生子,楚朝是不许这个年岁男丁服徭役兵役,但齐朝没这个规矩。在苛刻点地方,孩子落地就要缴丁税,十二岁就得算半徭,可交钱赎买,没钱就让家中去服役男丁延长半苦役期限。
燕岑毕竟到悬川关不久,像谁家孩子多大年纪琐事自然不知道。
悬川关是座要塞,除守城将士,关内没有百姓常住。
那些在悬川关谋取份差事百姓,其实都跟驻军有千丝万缕联系。
譬如宁家仆役、家中几代都为悬川关驻军养马军户匠户、家中子嗣战死孤苦无依老人、战死者其他兄弟过于穷困无力赡养双亲……随着悬川关兵源不足人手欠缺,这些百姓存在更是极有必要。总不能让将士奋战杀敌之后,连口热汤热饭都吃不上,还要饿着肚子洗衣喂马劈柴。
加上些百姓家中艰难,尤其是家中男丁战死只剩下妇孺,空有田地无劳力耕种,甚至可能被族人村人夺田后卖出,只能依托于悬川关驻军,即使干活拿不到银钱也是情愿,只要孤儿寡母能活命。
故而这些百姓来历虽不同,但都不算“外人”。
此刻听这人话,他瞪着眼睛,仍旧不能明白。
“……或许是怕被编入军户。”
那士卒抹把脸,捏着拳头压着怒火,哑着嗓子说。
入军户,子孙后代都是军户,而那孩子从小在悬川关长大。
宝相寺僧人顿顿,继续念经。
最差也是三代内族亲被征过兵,戍守过这座雄关。
谁能想到,这样人竟会背叛。
当日城内乱成团,那点时间更不足以问出所有背叛者,可仅仅是这样,也让燕岑受到极大打击。
“……军户匠户那些世代没有民籍人就算,在老家村里还有其他儿子老人也罢,为什伙房那个妇人也要背叛,你们前次跟说,她是无家可归寡母!难道不是宁家军救他们命吗?”
燕岑虽然被点穴无力站起,但满腔怨愤又哪能轻易平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