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座规整四合院。
磨砖对缝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门楼,房脊两端高耸着造型简洁鸱吻。椽头之上,整齐地镶着排三角形“滴水”。檐下,便是漆成暗红色大门。厚重门扇上,镶着对碗口大小黄铜门钹,垂着门环。门扇中心部位,是副双钩镌刻金漆对联:“随珠和壁,明月清风”。门楣上伸出两个六角形门簪,各嵌着个字:“博”、“雅”。这些字样,都和人们常见“长命富贵”、“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之类不同,隐隐可见此院主人志趣。大门两侧,是对石鼓,高高门槛,连着五级青石台阶。
这座大门,通常是紧闭着,主人回家,或是有客来访,叩动门环,便有老妈子从南房中闻声出来开门相迎。
穿过大门门洞,迎门便是道影壁,瓦顶、砖基,四周装饰着砖雕,中心面粉墙,无字无画,像片清澈月光。影壁底部,丛盘根错节古藤,虬龙般屈结而上,攀着几茎竹竿,缠绕着繁茂枝干,绿叶如盖,葴蕤可连接地面,每逢春夏,紫花怒放,垂下万串珠宝。
影壁和大门之间,是个狭长前院,溜五间南房称为“倒座”,是佣人房和外客厅所在,连在门楼西边。门楼便被挤在东南角上,并不居中——这却是四合院建筑惯例,“坎宅巽门”,大门要开在东南方向,以取吉利。
和大门斜对垂华门却坐落在整个建筑布局中轴线上。垂华门是承接前后院咽喉,虽然除作为通道之外再无实用价值,却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它与大门朴素、庄重风格不同,被装饰得富丽堂皇、玲珑剔透。门框不再是大门那种暗红色,而是朱红色油漆,饰以“堆金沥粉”线纹;檐下垂着伞盖式透花木雕,有如轿子四沿,那上面精雕细刻、油漆彩绘,充分展示着古建艺人绝技。
垂华门内,又是道影壁,却与前院影壁不同,无砖无瓦,系由本色黄杨木雕成,四块相拼,很像是面屏风。上面以浮雕手法刻着四幅山水:峨眉山月、姑苏夜月、卢沟晓月、沧海涌月。虽都是月色,却情趣各异,令人浮想联翩。
绕过这道影壁,便到后院。后院里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坐北朝南是五间上房,抄子游廊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个四方形,在垂华门汇合。天井当中,“十”字形砖垠南路通往所有门。上房门两侧,种植着海棠和石榴,枝叶婆婆,从春到秋,都堪欣赏……
这座院子,在北京四合院中,以大小而论,只可以算中等;有比这大,三进、五进院子,带跨院,带花园,不而足。但就建筑工艺来说,这座院子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