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大铜锅、小铜锅、大铜壶、小铜壶。这十抬嫁妆,是断不可少,如果女方家境富裕,还可以加上炉屏三色和大座钟,便是十二抬。若要摆阔斗富,再增加几倍也没有止境,多多益善,但少于十抬便觉寒酸
。有
穷家妇女,凑不够十抬,又无钱打发抬伕每人两块大洋,便廉价雇几个人,头顶着嫁妆送过去,称为“窝脖儿”,那是相当现眼
事儿,谁家谁家四个“窝脖儿”就聘
姑娘
,往往要留下几十年
话把儿。
再说男方。迎亲当日,男方要备上块方子肉、两方卷果、两只鸡,都插着“高头花儿”;五碗水菜、四盘鲜果、四盘干果、四盘点心、四盘蒸食、
对鱼,装在礼盒里,分作两抬,称为“回菜”,给女方送去,
俟花轿出门,这“回菜”就回来
,女方
亲友大吃
顿。新娘上轿,婆婆要来亲自迎娶,娘家妈也要亲自把女儿送上门去,随着去
还有娘家亲友,又是浩浩荡荡,并且把葬礼上绝不许用
旗、锣、伞、扇、乐队,也从汉人那里照搬过来,吹吹打打,好不热闹!花轿进
婆家
门,早已有请好
“齐洁人”或者由婆婆迎上前去,挑开轿帘儿,给新娘添胭粉,然后迎入新房,却不像汉人那样“拜天地”。
这时,宗教仪式婚礼才真正开始。
八仙桌上,摆好笔砚,由双方请来两位阿匐写“意和布”(婚书)。婚书上写着双方家长
姓名,新郎、新娘
姓名,以及八项条款:
,这是婚书;二,真主订良缘;三,双方家长赞同;四,夫妇双方情愿;五,有聘礼;六,有证婚人二人;七,有亲友祝贺;八,求真主赐他们美满。阿匐写毕,向新人祝贺,这时,新娘含羞念“达旦”(愿嫁),新郎念“盖毕尔图”(愿娶),婚礼达到
高潮,来宾们哄声四起,手舞足蹈,抓起桌上
喜果向新郎、新娘撒去,祝愿他们甜甜蜜蜜、白头偕老!
婚礼以再次“拿手”结束,但欢宴和笑闹还要持续到午夜,第二天早,新婚夫妇就要成双成对地到娘家“回门”
……
白氏深深地叹息,她当年就是这样嫁到梁家,而如今却无力为爱女举办这人人都有权享受
婚礼!
“子奇,壁儿,妈不能对不起你们,去求回回亲戚们帮
把,要‘乜帖’也给你们办……”
“妈!”壁儿为母亲擦着泪,“咱免吧,都免
!奇哥哥没
有家,您就是凑够十抬嫁妆,往哪儿抬呀?从今儿起,他就是您
亲儿子,您又聘姑娘又娶儿媳妇
!明儿
早,咱举意提念爸爸,念平安经,
就算有
家
!”
第二天,星期五,穆斯林“主麻”(聚礼)日,壁儿和韩子奇双双来到清真寺,请阿匐为他们写“意札布”,在肃穆
清真殿堂,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