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年前,这本书连影子还没有时候,就已经确定书名《穆斯林葬礼》。这好像是创作习惯,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早早地想好题目再谋篇,再写,极少有写完再命名或改名时候。正如子女,总是在孕育着他们时候就已经起好名字,个好名字会激起母亲种种美好情愫、联翩遐想,这是母亲塑造儿女蓝图,他们落生,就用那早已十分熟悉亲切称呼呼唤着他们,怀着深深爱、殷殷期望,哺育他们,愿他们能长大成为和这个名字相符人。
有《穆斯林葬礼》这个书名之后,曾经激动地告诉几位同道,她们——都是女——几乎和样激动,说仅凭这个名字,就已经使她们仿佛看到这未来作品模样儿:风度、气质、格调。当然不知道她们是怎设想,但很高兴。于是向她们讲述还没有写出故事,半是人物原型真实经历,半是即兴发挥和虚构。讲得很慢,声音很轻,那根本不是“讲故事”,而是让自己心潜入书(未来书)中时空,并且带着朋友们到那时空中,去游历番。这也算是个创作习惯,在打好“腹稿”之后不急于落笔,愿意口头讲述遍或数遍,讲给家人听,或是讲给朋友听,有时对著录音机讲给自己听。这是对“腹稿”个考验,如果不能打动别人也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还有什意思呢?
感谢朋友们,她们边听讲述边热泪盈眶,讲述经常被哭声打断。并不想“赚”别人眼泪,眼泪也不是评价文学作品惟标准,但它至少说明,讲述引起别人共鸣。尚在孕育中作品已经得到朋友们首肯,这对于作者,等于是“厉兵秣马”!
但仍然没有动笔。
在等待落笔最佳时机,不到激情在笔尖无法遏止地涌流时候,不“硬写”,怕糟蹋这个自己非常喜欢题目。
当然不能坐等。踏着故事当中男女主人公足迹奔走,要回到那个时空去,再生活次。“余生也晚”,没有经历过书中全过程,但曾和男女主人公原型有过相当段时间接触,他们音容笑貌,他们痛哭和饮泣,闭目如在眼前,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曾经不自觉地使解到早于那个时代往事。何况在地面上还留存着并不因为他们先后辞世而消失东西,当踏着他们当年走过路,看到他们曾经生活过地方,历史就在面前复活。何况在人间还生活着曾经和他们起生活过人,以及和他们同时代人,这些人向谈起过去,就好像岁月倒流似。何况对于已经亡故男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