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谨言抽抽鼻子,抬起头,裂开嘴,露出个苦笑,“枝儿,能不
忙着见染坊和布庄掌柜,银楼,茶庄和典当行都要靠后。李府里那些碎嘴,私底下都在议论,三少爷这是丢西瓜捡芝麻,布庄可年年都在赔钱,染坊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太太给典当行和银楼才是抱金蛋母鸡,三少爷怎偏偏去和那些赔钱行当较劲?
李老太爷这次倒是对李谨言刮目相看。做人不能忘本,李家以贩生丝起家,布庄是李家根本,虽说开埠后受到洋布冲击,生意越来越不好,庆隆经营几年好歹有些起色,可交到庆昌手里后,却是蹶不振。如果谨言真能将布庄和染坊重新经营起来,老太爷也是高兴。
李老太爷偏心,毋庸置疑,可他自认偏心也是为李家。老太太见老太爷这几天样子,只是冷笑声,吩咐身边大丫头,将几本有些泛黄册子找出来,送去二房。
李谨言收到册子,翻开,发现上面记载布庄和染坊这几年每笔明细收支,比掌柜送上来账册还齐全,就连这些掌柜籍贯,在李家做事多少年,家里还有几口人,是不是在李家做事,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李谨言有些骇然,老太太该不是搞情报工作吧?李老太爷知不知道老太太手里有这份东西?
不过,老太太送来这份东西,确帮李谨言大忙。
用几天时间,李谨言将布庄和染坊掌柜送来账册和老太太给他册子对照,发现布庄实际上并不如他想那样赔钱。土布确比洋布贵上些,可李家几十年上百年经营下来老字号,也有固定客源,再加上李家爱国商人名号,生意还是有得做。李家二老爷李庆隆没死前,已经想办法减低土布成本,布庄难得有盈余,却治标不治本。李庆隆死后,等到李庆昌接手,布庄生意立刻急转直下,月月赔钱。李家手底下生意,还是用着祖辈传下来老套,家长式管理和经营,就算不赔钱,很难再有更大发展。李谨言相信,这样下去,不出几年,连老本都得折进去。可他刚接手,也不好大刀阔斧改动,要是现在就让些人“被下岗”,准得出乱子。
合上账册,李谨言揉揉太阳穴,这也是块烫手山芋,可他自己要来,就得想办法经营下去,还要经营好,至少不能让人说李庆隆和他是老子英雄儿熊包。
茶杯里茶已经凉,喝在嘴里,涩涩发苦。李谨言却精神振,拿起笔,刷刷写起来。
枝儿端着特地吩咐厨下熬好补汤走进来,就见李谨言在奋笔疾书。连忙示意身后小丫头等在门外,自己放轻脚步,走到桌边,放下托盘,将汤盅盖子掀开,舀出碗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