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东拼西凑结果,造成新编两个师配发步枪和机枪,甚至是步枪之间口径不统,给后勤带来大问题。军需官去找姜瑜林,他也只能摊手,就算后勤压力大点,也总比士兵手里没枪强吧?好在兵工厂现在能生产不同口径子弹,困难总是能克服。
事实上,现在华夏军队,大部分都存在这种问题。同支队伍里,甚至可能出现三四种不同口径步枪,像楼少帅独立旅
六月下旬,北六省军队招兵告段落。
除去各省青壮,新兵营中最多就是从内蒙和外蒙来蒙古汉子。他们大多皮肤黝黑,身材粗壮,些人还不怎听得懂华夏语,只能让北六省军中原有蒙古族军官去新兵营担任教官。白天军事训练,晚上学华夏语。不要求学精,但要会听会说,能读懂电报和命令。毕竟战场上千变万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些什,若是这些蒙古汉子都不懂华夏语,队伍之间沟通和联络就会出大问题。
值得提是,第五十六师和第六十师也在军中开这样“华夏语学习班”,任教大多是基层军官,按照唐玉璜和庞天逸两位师长话说:“怎样也不能输给群新兵!”
等到新兵训练结束,北六省将新编两个师,都是三旅九团编制,军官会从现有各师中抽调。
军队扩编,除人员外,武器和军装都是大问题。
李谨言被服厂开始连轴转,实在忙不过来时,便将些订单外包给开在工业区中小型被服厂。同时对接单工厂有严格要求,质量定要达标。这些工厂老板大多是第次接军需订单,都对这笔生意格外重视。虽然按照李谨言要求,产品成本肯定会提高,压低利润,但架不住订货量大,又不是锤子买卖,只要这次产品能保质保量,还愁以后没生意做?
军装被服问题解决,接下来就是武器问题。
现在北方兵工厂,日产仿毛瑟98k步枪百七十支,月产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六挺,轻机枪三十挺,枪弹以百万计。炮厂生产火炮均为105mm以下口径,月产75mm山炮十五门,75mm野炮十门,105mm榴弹炮四门,这还是工厂日夜开工,全体工人三班倒成果。
除此之外,产量最高就是掷弹筒。这种武器制作工序简单,用料也十分节省,可以发射特质炮弹和手榴弹,虽说和迫击炮没法比,但在步兵作战中却是威力不小杀伤性武器。
为武装起新编两个师,姜瑜林几乎是在兵工厂安营扎寨,日夜蹲守,旦枪炮下生产线,立刻拉走。连续在兵工厂蹲守近两个月,加上仓库里军队换装和缴获二手装备,另外从洋行里高价买批,才勉强凑齐两个师装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