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琢玉显然也发现端倪,环顾四周
圈,有心想辩驳,却又找不到什
话来说,便只得抿唇不出声。
石千秋烧白烛纸钱,在墓碑前跪地抱拳,行
个江湖人
礼:“大人千古。”
下山路走
比上山轻松些,公孙琢玉却罕见
没有说话,沉默万分。眼底短暂出现过
瞬迷茫,也许也对自己未来
路开始产生
犹豫。
但他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势必是不可能做名好官
。东家丢
牛,西家丢
狗,他尚且能尽力
帮,但倘若有些案子涉及权贵,便有心无力。
公孙琢玉是个自私
人,有时候大难临头,他只会选择自己,顾不
别人,少
那份舍己为人
气度,显然与“清官”二字相去甚远。
为意,他以后死,肯定不会像父亲
样委委屈屈缩在这个破山沟沟里,鸟不拉屎鸡不生蛋,谁还记得这个人。
包拯死前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所以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说法。
幸而公孙老大人不曾留下这样话,否则公孙琢玉死
也埋不进祖坟去。
老夫人久听不见公孙琢玉说话,看着远方,若有所思道:“琢玉,你爹虽对官场灰心,可死时从未后悔他走过
路,你很聪明,只是娘不知道你会走怎样
路……”
公孙琢玉殷勤上前:“自然名留青史,不负娘期望。”
他陷入思考,十分迷茫,想知道自己以后该如何走下去,然而还未想明白,吏部传来
份京城调令就将他砸
头晕目眩。
“陛下有令,命江州知县公孙琢玉即刻前往京城,协理刑部破案!”
这是桩牵扯到朝堂要员
连环杀人案……
作者有话要说:公孙琢玉(瞬间不迷茫):京城来
,冲冲冲!
“名?”老夫人轻轻盘着手中念珠,“你和你爹不
样,你求
是纸上功名,你爹求
是心安。前者仅存书卷,后者却活于人心……”
她说着,摸摸冰凉
石碑:“百姓还记得你爹……”
山上荒僻,杂草丛生,坟地周围却是干干净净,
根野草都没有。香炉里积满
灰,说明时常有人拜祭,就连他们上山
路,也是越靠近墓地,便越走越平坦。
这世上终有人会逝去,而后被世人遗忘。百姓嘴上不再念叨着公孙大人,公孙琢玉便认为他们正在逐渐忘却,殊不知所有事都在用另种方式铭记着、存活着。
他求纸上名,他父亲留却是身后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