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从远处跑来名少年小校,他急匆匆赶过来,口中喊道:“义父、义父,夜不收探到左良玉
兵马
!看动向,他们似乎往玛瑙山而来!”
张献忠也站起身来,他先拍拍潘独鳌
肩膀,然后才对那名小校说道:“可望,你慌张个什
鬼?老左是咱手下败将,他咬不动咱老子
!”
潘独鳌眉头皱,不知何解,便问道:“请大帅指教,哪
句不是真话?”
“这第句就不真。咱们每次过禅林寺,和尚们大半都躲
起来,参个鸟禅。再说,你
心随俺老张打江山,平日俺也没听说你多
信佛,这时即使和尚们不躲避,你会有闲心去参禅
?”
“哈哈。”潘独鳌轻声笑两声,解释道,“大帅,古人作诗也没
字
句都那
认真
,这是比兴
手法罢
。”
张献忠脸坏笑,又问道:“那第三句怎
讲?”
“这句诗中‘劳臣’是指
自己,意思是说,辛劳
臣子为王事奔波,岁月都在君王
路上打发掉
。”
”、“借箸”这两个用词他不很懂得,但全诗意思他是明白
。
“老潘,你虽然跟咱老张起义,心
意辅佐
打江山,可是你同将士们到底不
样啊!你说
说得对
?说来说去,你是个从军
秀才,骨子里不同那班刀把儿在手掌上磨出老茧
将士
样!”
“大帅……”
张献忠摆摆手,直接又问句,“还有最近作
好诗
?念首短
听听嘛。”
潘独鳌苦笑着摇摇头,他觉得张献忠天赋过人,可总不能定下心来,为人过于洒脱放荡。他又取出纸七绝,念道:
“君王是谁?”
“自然是大帅。”
“咱江山还没有影子哩。”
潘独鳌却脸认真,他站起身,向张献忠拱手说道:“虽然天下未定,大帅尚未登极。但独鳌既投麾下,与大帅即有君臣之谊。不惟独鳌如此,凡大帅麾下文武莫不如此。”
这几句才叫真正高级拍马屁,直说中张献忠
心窝里。他盯住潘独鳌看
两眼,连连点头,称赞道:“还是你们读书人把有些道理吃得透!”
“三过禅林未参禅,
纷纷羽檄促征鞭。
劳臣岁月皆王路,
历尽风霜不知年。”
张献忠听完,觉着音调很好听,但有字还听不真切,就把诗稿要去自看。他看见这首诗
题目是《过禅林寺》,又把四句诗念
遍。由于他是个十分颖悟
人,小时读过书,两年来他
左右不离读书人,所以这诗中
字句他都能欣赏。他把诗品味品味,笑着说道:“写得真不赖,只是有
句说
不是真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