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以前之例,完全可以称“祖”。但乾隆表示谦虚,发下遗命,嘉庆帝只好遵从,故庙号高宗。所以曾国藩说:“此次大行皇帝遗命,惟第条森严可畏,若不遵行,则与朝家法不符,且朱谕反复申明,无非自处于卑屈,而处列祖于崇高,此乃大孝大让,亘古未有之盛德也。”(25)大行皇帝以身作则,贬抑自身,表明他对列祖列宗崇敬,这种精神是值得效法。如果不遵行,那不符合大清家法。
曾国藩这道奏疏辨理详明,逻辑严密,非常有说服力。咸丰皇帝看,十分佩服。如果不是曾国藩苦心思考,详加论辩,他咸丰很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留下不可弥补遗憾。曾国藩这道奏折也说服满朝大臣,大家致同意这办。所以,这件事让咸丰对曾国藩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对曾国藩欣赏,也因为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凡事认真,所以咸丰皇帝不断地给他加派新活,今天让他兼署工部侍郎,帮着处理工部事,明天又让他兼署吏部。到后来,曾国藩个人身兼五部,也就是兼任除户部之外其他几部“副部长”。这下,曾国藩就更忙。特别是到刑部后,繁重工作让他几乎都没有看书时间。他写家信说:
余至刑部,日日忙冗异常,迥不与礼部、工部、兵部相同。若长在此部,则不复能看书矣。(26)
也就是说,到刑部,可比以前更忙。刑部和其他几部可完全不同,事情太多。要是长在此部工作,以后就没时间看书。
如此勤奋,说明曾国藩想抓住新皇帝励精图治机会,多做些事情,为国家发挥更大作用。
新皇帝欣赏和肯定,让曾国藩大受鼓舞。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又连着上好几道奏折,给皇帝提很多建议。什《应诏陈言疏》《条陈日讲事宜疏》《议汰兵疏》《备陈民间疾苦疏》《平银价疏》等多道奏疏,全面深入地指出大清面临种种危机、官僚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加以彻底改革。
咸丰元年(1851)三月,曾国藩上《议汰兵疏》。曾国藩说,现在天下有两个最关键问题,是财政紧张,二是军队战斗力不行。现在“天下之大患,盖有二端:曰国用不足,曰兵伍不精”。社会动荡,四处用兵之际,军队问题是国家重中之重。军队现在最大问题是臃肿软散,不能作战。他说,广西有额兵二万三千,士兵万四千,但是现在遇到农民起义,“竟无人足用者”(27)。所以兵不在多而在精。曾国藩提出裁兵五万,这样每年节省饷银百二十万两,用来练兵。应该说,曾国藩这道奏折抓住当时军队问题关键,显示他经世致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