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关系极好,称他为“知音”。年青时代,他写过许多诗文,表达对这位同学赞赏、钦佩和想念。说他“年虽少而器识深沉”,“与言政事,则若贯骊珠而析鸿毛”。
乾隆继位之后,立即召福彭回京,协办总理事务处。看来,皇帝非常赏识和倚重这位老同学,他政治前途不可限量。
但随着皇帝下定决心铲除宗室干政旧习,福彭命运也就被意外地决定。后来他只管理过正黄旗、正白旗事务,直不曾大用。
作为个男子,在传统社会,献身政治是最光荣追求。但福彭却成为他最好朋友政治改革牺牲品,断送生政治前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月,福彭在郁郁寡欢中病逝,年仅40岁。皇帝谕旨称:“平郡王宣力有年,恪勤素著。今闻患病薨逝,朕心深为轸悼。特遣大阿哥携茶酒往奠,并辍朝二日。”(《清高宗实录》)
对于个郡王来说,这是特殊礼遇,说明皇帝对这位昔日同学心中存有丝难言内疚。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也是防范太监干政最成功皇帝之。太监是最容易破坏政治秩序特殊群体,尤以汉代、唐代、明代为甚。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日,刚刚登上皇位两个月乾隆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敲打太监。他发布上谕,提及雍正时期,些太监不遵守既定礼制,妄自尊大。他举例说,雍正驾前四品太监苏培盛,“以前在朕弟兄面前,或半跪请安,或执手问询,甚至与庄亲王并坐接谈,毫无礼节”,“前朕与和亲王等在九州清宴瞻礼时,值苏培盛等在彼饮食,伊等不但不行回避,且复延坐共食,而阿哥等亦有贪其口腹,与之同餐者。朕躬后至,稍坐而出,嗣是朕即不复在九州清宴用饭。”
乾隆在这道上谕中严厉地说:“太监等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得入宫闱,叨赐品秩,已属非分隆恩……尔等当自揣分量,敬谨小心,常怀畏惧,庶几永受皇恩,得免罪戾……嗣后尔太监等各自凛遵制度,恪守名分……寻常以公事接见王公大臣时,礼貌必恭,言语必谨,不可稍涉骄纵,以失尊卑大体。即在街市行走,不可出言詈人父母……许被詈之人,即行重责。至接奉内廷阿哥等事件,必当庄重敬谨,不可曲意顺从。”(《清高宗实录》)
清朝初期,宫廷典制并不完备,为有效管理太监,乾隆总结积累近百年管理经验,下令编纂“宫廷法典”——《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和《国朝宫史》。除详细规定太监等级、职掌和待遇外,还对太监管理及处分做详细而严格规定。根据这个条例规定:太监口角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以及不慎火烛、大声喧哗、贪睡误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