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周秦之变以前,中国社会秩序最高原则是血缘原则:家大于国。
周代社会是个血缘社会,周王把自己亲人分封到各地,他亲人又在自己小国之内,再进行层层分封。
这样分封结果是,周代每个人都生活在个大家族当中,效忠于自己家族,比
秦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个大统王朝——秦朝,它取代存在时间长达近800年周朝。这就是“周秦之变”。
们般用秦始皇统六国,或者秦始皇建立大统郡县制度来讲那段历史,用“周秦之变”这个说法不多。
那为什要用“周秦之变”呢?因为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周”是指封建分封制度,“秦”是指大统郡县制度,“变”是指以秦始皇统中国为时间节点,在此之前2000年中国,和在此之后2000年中国,存在本质性不同。
到底发生哪些方面变化?要讲清这点,们可以先分析个故事。
伍子胥是楚国人,与孔子是同时代人,据说比孔子大8岁。他父亲和哥哥被楚国国君楚平王给杀,他为报父亲仇,跑到楚国敌国吴国,带领吴国军队,把楚国给灭掉。还把楚平王挖出来鞭尸。《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复仇故事。
伍子胥在中国文化里当然是正面形象,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贤人。们看先秦史籍,比如《左传》《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提到伍子胥时,都肯定他光辉事迹,说他是“烈丈夫”。就连楚国后来大诗人屈原也好几次写诗歌颂他,还表示“浮江淮以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要投入大海,去追随伍子胥灵魂。
因为们从小听惯这个故事,所以习之不察,但是如果你细想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很奇怪。因为按照今天价值标准,这伍子胥分明不是什好人:他是楚国人,父亲被楚平王杀。那是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不光不能反抗,还要继续为国效忠。结果他叛国投敌,把自己祖国给灭。这显然是大逆不道,这伍子胥应该是“楚*”啊!后世岳飞情况就很类似,岳飞和长子岳云都被宋高宗杀死,死得很冤枉。岳飞另外三个儿子活下来。这三个儿子如果和伍子胥样,去投奔金朝,帮助金朝灭宋朝,然后把宋高宗坟挖,鞭尸三百,大家会歌颂他们吗?
那,为什伍子胥这样个大楚*,在先秦会受到肯定呢?
这个故事鲜明地反映出,周秦之变之前,和周秦之变之后,中国人生存逻辑变,评价标准也不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