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方木不由得失笑,自己还是固执地把两起案件联系在起。直觉也好,臆断也好,现在至少有两件事需要查明:
第,迷宫杀人案中
死者蒋沛
每个作者都希望让更多人看到自己
作品,而如果作品引起读者或者观众
惊叹,恐怕最得意
,就是作者
。因为他证明
自己。
如果凶手也有这种心态,那他要证明什呢?
答案恐怕就在那只玩具熊上。
方木反复端详着现场图片,脑子里也在不断回忆当初第次到现场时
感觉。除
那种深刻
仪式感,留给他印象最深
就是这个玩具熊--并不是让他感受强烈,而是觉得这个玩具熊太突兀。他无法想象
个玩具能让凶手有多
强烈
自
认同感。
忽然,方木意识到自己忽略个最明显
线索。
是超市;二是那只玩具熊。
从现有情况来看,凶手周密策划,甘冒极大风险也要完成
这个弃尸计划远比挟持并杀害被害人难得多。很显然,在超市弃尸对凶手而言是十分重要
,是完成犯罪必不可少
个环节。那
,凶手为什
要将尸体弃置在超市里?又为什
把尸体挂在墙上?
展示。
超市最大特点就是人流密集,如果要为自己
罪行寻找观众
话,超市
确是
个最合适不过
场所。
如果凶手选择在超市弃置尸体目
是为
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
罪行,那
就至少可以证明
个问题:凶手,或者说主犯有异常心理
倾向。因为他(她)把展示尸体看得比杀死被害人还要重要。
如果玩具熊是凶手表达内心需要物品
话,他(她)大可不必把它掏空,而掏空
目
,是让死者像穿衣服
样把它穿在身上--也就是说,穿着玩具熊外皮
人,才是凶手真正需要
。
他想起物证科蔡科长话,穿着毛绒玩具熊
外皮,其实是
个广告人
形象!
杀死这个打扮成毛绒玩具熊广告人,才是凶手真正
目
!
然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凶手决意这做,又想证明什
呢?不管他(她)想证明什
,都有
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这种心态已经极其强烈,几乎到
难以遏制
程度。而激发这种冲动
,无外乎两种:
是自救;二是仇恨。凶手
动机,究竟是哪
种呢?
方木兴奋起来,这两起案件越来越有意思。
就好像所有仪式
样,形式
意义要大于内容本身。
那,这样
展示能给凶手带来何种心态
满足呢?
是嘲笑警方无能,还是炫耀自身
强大?
名网络作家,在网上发表自己
作品后,会忍不住时时关注作品
点击率和回复。
名电影导演,在作品上映后,会亲自坐在影院里观察观众
反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