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却有十几人联名挽留邹袭,为邹袭说情。但只过天就被发现,这十几人是吏部尚书尹旻
儿子尹龙串联组织
。
邹袭也是山东人,与尹家是同乡。随即有东厂官校检举,邹袭与尹龙交往密切,有互相勾结串通之举。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登时满朝哗然。尹家旧问题尚未完全消除解决,结果闹出
这新
问题,实在何其不堪!
吏部天官尹旻时间焦头烂额,要找大学士刘珝求援时,却发现刘阁老也陷入
困境。
当年被方应物教训过刘二公子秉性不改,这两年又开始在勾栏院里醉生梦死,写
点*词艳曲,还微微带着点怨气。
方应物擦几把汗,不管怎样,随便老泰山怎
脑补误会罢,可算是把这个话题揭过去
。其实细想起来,也不能怪刘棉花脑洞开
大,他这个脑补还是挺符合逻辑
。
这年头大太监都是有妻有子,越不正常
人越想过正常人
生活。妻妾好说,随便搞搞就有,但这儿子从哪来就要费费心思
。
般情况下,都是从亲族中挑
个过继到自己名下,充当儿子来养,待到百年之后,有人上供烧纸。
不过著名大太监汪直身世众人也都知道,乃是当年广西平乱时抓来
幼童,没有父母亲族孤零零
个人,想找亲族子弟也找不到。
这种情况下,也只能用借种之类自欺欺人法子
,前些年上
任东厂提督尚铭也做过这种事。所以刘棉花听闻汪直纵容孙夫人与方应物暧昧不清,首先就想到
这里……
既然是误会,方应物为什要默认?因为误会成借种,总比误会成直接和汪太监不清不楚要好。
这些诗词曲便被有心人搜集起来,并且在昨天添油加醋地呈献进宫中。天子看到后,便对刘珝非常反感。
话说刘珝乃是帝师出身,平常为人严苛,本正经地教训
天子许多年,但天子对老师倒也敬重。虽然这几年被方应物协助刘棉花连
反正方应物是不想再扯这个话题,连忙岔开话头道:“庆云侯虽然不足为惧,但只怕他不肯善罢甘休,终究是烦人。老泰山有何计较?”
刘棉花轻松神态顿时收敛起来,咬牙道:“庆云侯只不过是想交结刘珝,老夫本来对时机拿捏不定,如今看来要先发制人
。你能不能把东厂人手借
用?”
方应物并没有多问,就怕问得多会把自己牵扯进去,又为刘棉花去冲锋陷阵当炮灰。到
大门外,便分开各自回家。
此后方应物便继续低调地养望,但由他引发起来朝廷乱象却愈演愈烈,甚至有,bao风骤雨
趋势——
首先是兵部武选司郎中邹袭被爆出不大不小
丑闻,惊动朝野,兵部尚书张鹏上疏请求罢免邹袭,论邹袭应该贬谪出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