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直饱受咽喉问题困扰,今年年初刚刚经过手术,现在可能还闻不得烟味。“所以,你觉得怎样?”
“认为米拉麦克斯在这部电影上甚至可以实现票房盈利。”罗杰没有吝惜自己夸奖,而哈维也顿时喜上眉梢。
为赶上奥斯卡奖项报名最后界限,《芝加哥》上映时间直接选在报名截止日前两天,冲奖意图昭然若揭,米拉麦克斯最擅长运作也就是这种冲奖片,他们并不追求在票房上就收回全部成本,而是走长线版权路线。——和般商业大片不同,文艺片、传记片属于投入大、产出小电影,虽然投资总规模不大,但产出票房般是难以抵扣掉投资、宣发和公关费用。
但这也不是说这种片就没人拍,投拍这种片子片商心态就是分散风险,比如米拉麦克斯,他更倾向于拿亿美元去拍七八部文艺片,在预算范围内尽可能选择好人员配置,然后这七八部里只要有部是佳作,可以冲到奖,那就是赚,别片子呢,只要不是太烂,也不可能分钱都收不回来。这样在五六年后,可能这亿就完全被赚回来,还带很多后续盈利尾巴。虽然到最后拿亿可能赚回来只有五六千万,但胜在稳,这样投资从概率上说几乎是没有赔本可能,而拿亿拍部商业大制作呢?万是烂片,这亿基本上就得全亏完。
除家大业大四大电影制作公司以外,更多中小片商考虑还是分散风险,更喜欢细水长流,所以市面上源源不断地还是可以看到《钢琴家》、《芝加哥》这样片子,其实整个奥斯卡生态圈也就是由这样片子们组成,文艺片希望拿奥斯卡,以此赚钱,而奥斯卡也希望有更多文艺片,这样保证奖项艺术性。像米拉麦克斯,就是这个生态圈举足轻重部分,他们对于这个圈子规则把握非常老道,总是能拿走最新鲜那块蛋糕。
不过,因为走是这种路线,米拉麦克斯出品电影,成本回笼就很慢,头两三年账面可能都还是亏损,毕竟像是这种冲奖片,宣发和公关经费都要比商业片占比更重,《芝加哥》投资四千万,宣发加公关可能就要用到四千万,成本和2001年同类型歌舞剧《红磨坊》是很接近,《红磨坊》投资五千万,冲出多项提名,但最后只拿两个技术类奖项,北美票房五千万,全球亿七,不能说亏,但没有奖项护身,后续版权销售难以叫价,盈利前景并不是非常明朗。现在罗杰直说看好《芝加哥》票房盈利,这等于是预测《芝加哥》国内票房过亿,比《红磨坊》要翻番,虽然他说不算,但哈维听肯定也开心。——如果票房能盈利话,米拉麦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