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主要就三个人,分别是被点名碌碌无为工部尚书胡大人、采购腐败光禄寺卿王大人、狱案昏庸顺天府尹姚大人。后来国子监祭酒石大人听到这三人议论明理报,便也加入进来。
此外被明理报点名批评过还有个——首辅徐岳。但徐首辅身份太高,是文官第人,还不至于自降身份地和那几个交头接耳,自然是静静地待在首间东朝房里等候上朝。
讨论四人组中,胡尚书年岁最老,品级最高,众人便尊他为首。只听胡尚书侃侃而谈道:“李佥宪受气要撒气,等却无辜被牵连,其实如今说这些也无益,首辅大人样被点名,何况辈。
这批示经老夫研究过,发现其中最难之处在于全无规矩,究竟如何皆由天子自
他打发去坐冷板凳,就怎将他请回来。
作为李佑好友,左大人叹道:“那些人真是何苦来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过你这终非长久之道哪。不仅仅是来当中人,其实还是真心劝你句,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继续如此,有些事情,天子能做,你却不能跟着做。”
大半时间都在旁静听朱放鹤此时开口道:“贤弟因此而发愤,固然情有可原,但未免有绣衣使者之讥,叫朝臣心有疑虑,所以不能不谨慎行事。”
李佑冷笑道:“庙堂之上多是目光短浅之辈!此举也是为朝廷好,诸公却浑然不知。须知天子终归是天子,虽然年幼势弱,但驭下总会有自己想法,总要有自己手段,岂能轻易被臣下所羁绊?
还是那句老话,堵不如疏!以前法子是厂卫,比起这个,办几张报纸、发几个批示算什。
难道庙堂诸公定要让天子无计可施,走上重开厂卫老路才肯罢休?如果庙堂诸公连这点报纸批评都不能接受,那就别做大明臣子,不如造反去罢!”
朱部郎惊叫道:“贤弟慎言!”李佑这话,真是说得很深很深,君臣关系不是可以随便议论,不过他细细想想,发现李佑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天子总是需要独立于官僚体系手段来显示自己不受约束君威,比起用东厂锦衣卫,报纸批示已经温和得多。
李佑已经将该说意思都说出来,便收声。朱部郎却忍不住点评句,“你做着五品官,却操宰辅心。今天司礼监奉圣谕向各衙门发揭帖,凡是领报纸批示,十九日朝议上都要上殿君前奏对。”
“有劳两位兄长担忧,在下不是不明事理人。”李佑再尖刻,也不能不识好人心。
及到十九日是朝会日,京城*员入宫大朝。在午门外等候时,几个因为受明理报牵连,需要奏对批示大臣同病相怜、同仇敌忾,自然而然地站在起闲谈,商议解决之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