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杨锐来说,除非自己觉得写出影响因子4.0以上论文,否则还是投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比较方便。
期刊影响因子都是每年计算次,在当年度,也没有必要追求小数点后影响因子多少。
就后世经验来看,名中国大学研究生,论文若是能登上SCI检索期刊,无论影响因子是0.5还是1.0,都算是不错,毕业也没有丝毫问题。博士生若是能写出影响因子2.0文章,在普通大学已能顺利毕业,写出3.0文章,已经堪称优秀,落在二本学校话,还能受到相当重视,弄不好就是时轰动。
影响因子4.0论文,对于高校老师来说,也是相当不错。优秀副教授和普通点教授,通常也就是这个水平。
至于影响因子5.0乃至6.0文章,只要有篇,在普通高校已经可以过相当滋润。当
边物质对它影响,最终,你得做出个合情合理预言,说明如何证明黑洞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物理学家变成纯粹蓝领科学家,将荣誉归于己身。
得不到名誉科学家,就像是没有水鱼样,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吴倩很认真听着,并思考着道:“既然根据篇能推理出另篇,为什不把两篇合并起来,做成篇?”
“因为不止两篇,有好几篇呢。”
“那就都合起来呀。”
“全部合起来话,字数就太多。再者,它们毕竟是分开几个论点,不好联系。”杨锐笑笑。他其实还是不够自信,正常论文般在2000字以下,多到五千字就是很大篇幅,他六篇文章挤来挤去,都快要两万字,这要是合并在起,作为科学论文都可以独立成刊。
外国期刊编辑也是看头衔,要是有个“博士”或者“教授”名头,他弄篇两万字文章过去,人家或许还会认真考虑下刊登问题。连个本科帽子都没有,要求本SCI杂志发表篇2万字文章,杨锐怎想都觉得不靠谱,期刊社也担心风言风语。
另方面,精制茄尼醇虽然是项很赚钱技术,可它毕竟是应用性,就学术性来说,价值不能说是非常高,不定能令对方有独立成刊冲动。
正因为如此,杨锐才将这几篇论文继续寄给《生物化学系统生态》。熟悉期刊能够让他得到不少便利,不仅节省时间增加效率,也能提高安全性,否则,投给个新期刊,要是遇到重修之类要求,来回耗费时间,很可能就落后于其他相关研究者。
许多研究者都是如此做,若是不遇到特别情况,大家都习惯投给熟悉期刊,当然,是在影响因子相差不大情况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