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来往次信件,就要耗费周时间,实在是太浪费。
尽管妥善安排时间,能够提高些效率,但总归没有面对面说话来方便。
邀请杨锐来北京钢铁学院想法,再次萌生。
不像是个多月以前,这次,涂宪越想越觉得靠谱。
杨锐水平,他是绝对认可,而有这点,就现在学术界来说,就是长坂坡赵云,足以杀进杀出。
涂宪又写封信,将自己验证试验时碰到问题给写出来。
寄出信件以后,涂宪灵感爆棚,迫不及待开始撰写新论文。
同样是个星期,仍然是特快专递,抵达北京钢铁学院,信封里还附带些邮票,并让涂宪采用特快专递方式,来往稿件。
在网络时代以前,信息传输低效令人发指,打往北京电话是长期占线,电报更不适合非语言信息传送,快递业也是不存在,特快专递相对昂贵价格,也只能保证三天内从省会到北京,杨锐寄特快专递,都是请史贵带到平江再寄。
涂宪不知道杨锐为何如此讲究时间,但还是随着他要求,紧接着寄出新信件,问题也更难。
已经脱离学生范畴,也脱离新人范畴,再想继续学习,反而更讲究机会。
高水平教授,人家还得愿意教你,同时,研究范围还相近和重叠,这种好事是可遇而不可求。
涂宪如果加入个团队,那还能得到团队领导帮助——当然,这也是不能保证,如果团队领导很忙碌话,手下人几个月见不到他都是常有。
身在钢铁学院化工系,涂宪就是想找个团队都找不到。
杨锐回答,对涂宪来说,意义非凡。
问题关键,在于杨锐想法。
除此以外,几乎是天时地利人和。
再次信件往来以后,涂宪没有忍住,寄信给杨锐,说出自己想要前往河东省,亲自拜会要求。
他也不等杨锐回信,当天
杨锐再寄回来,这次,他也像是考试似,问起涂宪问题。
涂宪像是个小学生似,无比恭敬回答。
两人如同笔友似,信件往来不断。
不到两个月时间,涂宪就变不满足。
他现在也明白杨锐要他用特快专递心理。
他贪婪看着信封上每个字,仔细品咂着其中含义,像是嚼骨头似,希望将里面所有东西都吸出来。
晚间,涂宪没有像往常那样去食堂吃饭,而是请人帮忙带饭以后,继续呆在实验室里,开始做验证实验。
杨锐写信并不长,涉及内容却不少。如此来,他写也就不会太详细,涂宪想解所有内容,就必须自己做实验。
涂宪做无比兴奋。
三天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