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吗?杨锐不止次问自己。
若是讲利益,肯定是不值得。
去铁酮固然是能赚到钱,但花费时间精力那多,若是将同等价值话,杨锐能用相同时间和精力,赚到不知道多少倍钱。
但人是不能纯粹讲利益,杨锐之所以选择科研,而不是经商,就因为他并不纯讲利益。
而在利益和情怀平衡点之
杨锐只是想,就放弃。
如果是其他人做话,那就要规规矩矩做研发,也就是说,除杨锐头痛临床试验和药物准入制度以外,还要花费更多精力于药品开发工作中去。
历史上,去铁酮是什时候上市呢?
1995年三月。
从1982年发现羟基吡啶酮类化合物是种新型效果良好铁螯合剂以来,印度医药公司又用13年时间,才完成药品研发和临床试验工作。
层皮,而脱皮痛苦过程,往往要延续三年乃至十年。
值得吗?
就理智上来讲,杨锐其实更相信基础研究重要性。
就比如治疗地中海贫血药物,去铁胺开发有赖于铁螯合剂发现,这是种链球菌发酵液中提取天然产物,也是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联合研究成果。而杨锐提出去铁酮,正如他所言,也是羧基吡啶酮类化合物长期研究才有相关药物产生。
至于杨锐自己,他提前做成离子通道研究,以及PCR研究,又或者实验室里相互作用蛋白,或者G蛋白研究,甚至尚未正式运作起来克隆组研究,都会在长短不等时间里,衍生出无数重要药品,就过去经验来说,这些重要基础研究,完全能做到影响世界50年乃至100年程度。
13年以后,又有多少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能等得到去铁酮?
事实上,13年根本不够,因为95年是去铁酮在印度上市日期,到欧美药品监督部门审批上市还要两三年,到中国上市还要再多五年,而这已经是加快以后时间。
换言之,如果杨锐不亲自去做,而是假手于他人话,去铁酮出现并不会提前太多,也许能提前个五六年,但对中国患者来说,仍然要用生来等待。
杨锐心生不忍。
他思绪纷乱不安。
可以说,杨锐如果专注于生物基础性研究,他能够创造更大价值,发挥更大作用,为更多人解决病痛而奠定基础。
但在感情上,杨锐并不能轻易说服自己。
他并没有将全部精神和时间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就是他投入那部分,也并不都用于做基础研究。
因此,仅仅讨论更大价值,更大作用,并不恰当。
或者,将去铁酮研发工作交给其他人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